让每个孩子心里都有动人的音符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恺铜今年4月8日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信息:“我人生第一理想就是当音乐老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音乐课一直都很有趣、好玩,我们有很多想象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每次都感觉时间过得好快。”
李恺铜微信朋友圈里所说的音乐课,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一课一歌/曲”的课堂,而是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项目遍及全国十余省市区县实验学校的一个缩影。与李恺铜同为一届的很多学生如今已经升入初中,但顺序性音乐教学却犹如一粒粒美的种子播散在他们的心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扎根中国大地变革教学
长期以来,学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学生音乐听辨能力落后于音乐赏析能力和演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落后于音乐听辨能力的问题,音乐课堂呈现“一课一歌/曲”的粗放教学模式,导致课内课外脱节,孩子们心里可留下、带得走的音乐十分有限。
为破解难题,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2008年10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许洪帅博士主持的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项目落户北京海淀四季青中心小学,这所学校2010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经过10年的努力,此项研究已覆盖该校三个校区6000余名学生(含7届毕业生),以及其他实验地区数十万名学生。李恺铜只是其中一名,从一年级开始,她就跟同学们一起,通过顺序性音乐教学引领的课堂变革大幅度地提升了自己的音乐素养。
何为顺序性音乐教学?许洪帅解释道,顺序性音乐教学就是扎根中国大地、遵循美育特点的音乐教学;注重音乐育人,强调舒展感性、引导审美、富足精神;注重面向人人,强调面向国民音乐素养的稳步形成和主动发展;注重整体教学,突出系统培养,强调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参与音乐活动奠基;注重知行合一,强调立足实际、遵循学理,不拘一格精进施教;注重深耕课堂,谋求融合发展,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培育;注重科研引领,强调共建共享,用智慧教学、素材资源和服务平台,引领新时代学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湖南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音乐科组长黎薇是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项目在京外第一批实验学校的教师,她谈道:“真实的课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基本原理出发,从孩子们已有感性经验出发,基于学生音乐素养提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的每节音乐课都有实实在在的积累和获得的课堂。”
在今年5月召开的顺序性音乐教学开展10年研讨会上,教育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王安国评价说:“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的课堂,学生的音乐素养展示是实在、有说服力的,是以往‘一课一歌/曲’教学方式所没有的,这符合音乐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学生音乐学习基本规律和音乐艺术发展规律,重要的是这项研究牢牢地抓住了中国实际,抓住了学校音乐教育现实的需要。”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前发现,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有趣好玩、深度参与的课堂中,养成了积极、主动、独立的音乐学习习惯,自然、自由、发自内心的音乐表达愿望,“这十分可贵,值得珍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表示,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的课堂都是普通自然班学生参与,是真实的教育情景,是立足音乐课堂、扎根音乐课堂、针对教与学的关系和方式的全面革命。
调查表明,通过顺序性音乐教学的课堂培养,孩子们始终保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学习状态,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素养积累,是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精进施教和有教无类的育人践行,最终的结果是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都有自己的保留曲目,都可以做到随口而歌、拿谱即唱。
让音乐课堂遵循美育特点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要做到“遵循美育特点”,就要“做到三个遵循,即遵循音乐教育教学基本规律,遵循学生音乐学习基本规律,遵循音乐艺术发展基本规律”。许洪帅说。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不仅需要边玩边唱、日复一日的陪伴,还需要用完美的示范和艺术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发自内心、自然流畅地表现音乐,这样的音乐教学一定是好玩的、自由的,是内心深处的喜欢。
10年来,顺序性音乐教学笃定遵循三个规律,日臻逐步形成了一套音乐育人的价值体系。一是坚持声音先于符号,强调感性舒展;二是坚持先行后知,注重深度体验;三是坚持过程导向,关注独立理解;四是坚持审美引导,富足精神表达;五是坚持深耕人文,塑造美好心灵。
许洪帅表示,实现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是要落实到具体学科和课堂本身,强化课复一课、年复一年的“涵养”和“陶冶”,做到本本分分教音乐,扎扎实实练素养;用音乐的价值实现育人目标,抓好每一节课、每一环节,矢志不渝为孩子们不断主动获得音乐的价值,始终是顺序性音乐教学的初心和使命。
山西太原杏花岭区音乐教研员高琳表示,“在这个时代,有太多的浮躁和虚华悄然进入了本该宁静的课堂和教学中。作为一线的教研员和老师,常常会面对很多和自己内心认知互相矛盾或冲突的疑惑疑虑。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顺序性音乐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回归美育教学规律、回归音乐本身、回归孩子们对音乐自然而然的向往的力量”。
做到美育生活化和生活美育化
2019年4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做到美育生活化和生活美育化”。
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本身就是美育生活化和生活美育化的集中体现。记者了解到,在顺序性音乐教学的课堂,孩子们唱的歌曲、听的乐曲、玩的游戏、奏的音符都是他们喜欢的,包括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谣、歌谣、民歌、乐歌、古典音乐和优秀的创作音乐。它们中,有些是大人们小时候边玩边唱的生活陪伴,有些是大家都会唱的家乡歌,还有些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乡愁和梦想。
通过“一课多歌/曲”的教学方式,舒展感性、引导审美、富足精神的深度学习解决方案,根植在孩子们的体验、内心听觉、感性心智和审美态度上,确保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音乐素养获得,在每一首作品上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表达和精神涵养。
经过10年的持续探索,顺序性音乐教学把经典、高雅、伟大的音乐文化回归到孩子们日常的玩耍、学习和生活中,把音乐课堂转变成一种充满歌乐、好玩乐学、自由表达、极富吸引力和挑战的生活化课堂,做到了美育生活化。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观看了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纪录短片《我们的10年》并听取专题汇报后谈道:“美育只有生活化,才能够把高尚的、崇高的、伟大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才能把中国文化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让生活美育化,就是要通过不断改进美育教学,让广大青少年的生活体验到美、表现出美、创造出美。”
王登峰表示,经过10年努力,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在孩子们身上显现出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美育做到了生活化,生活也做到了美育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突破性、创新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美育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学校美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围绕孩子的天性促进其自然发展,用美的方式让广大青少年自由奔放地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