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建设绝非阶段性任务
当前,“金课”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但是,在围绕“金课”展开热烈讨论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让“金课”在高校里蔚然成风,成为新时代我国高校课程的常态。毕竟,认识到“金课”的重要性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金课”不断涌现、“水课”销声匿迹,是另一回事。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金课”不仅要求课程的高质量,还要担负起人才培养高质量的责任。提高高校课程质量,实现从“水课”向“金课”转变,涉及从理念到实践的复杂变革,需要各方协同合作,打造和谐的高校人才培养生态,才能实现政策目标。
首先,在高等教育的理念上,需要进一步树立起重视本科课程质量、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观念。其实,重视本科阶段课程与教学质量的理由是很朴素的,一方面本科阶段的学习对卓越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需要在课程学习上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如果培养不出优秀的本科生,那么也自然不可能有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大学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在高校的人才评价模式及相应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要进一步突出本科课程建设与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地位。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的人才评价重视科研,教学与课程建设等人才培养工作相对受忽视。在职称与人才评定等关系到高校教师核心利益的相关制度中,论文、课题、奖项等科研指标是硬指标。在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和学科的各种评估指标中,情况也大致相似。这种评价模式造成了我国高校人才评价的唯论文、唯帽子、唯文凭等现象,亟待改变。
最后,在“金课”建设上,要走出“象牙塔”,积极推动学术与社会、与行业、与市场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在书斋中是建不成“金课”的,各级各类高校需要结合自己的办学宗旨与定位,切实推动课程改革,与社会、行业、市场需求建立起沟通渠道,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成果,将社会需求与社会力量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保证课程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制度和课程实践上营造出和谐的生态,“金课”的建设才能持续推进。
在制度与政策方面,高校和政府职能部门要将“金课”建设的有关制度与政策进一步细化,形成相互衔接的制度与政策体系。要让“金课”建设成为高校的基本工作任务,而不是阶段性任务。
在人才评估等相关制度上,要对与“金课”有关的人才培养活动积极赋权,让最优秀的师资愿意参与到“金课”的建设中来。比如,高校在有关奖励政策上,要将“金课”建设的成就和荣誉与科研业绩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以往重科研奖励、轻课程建设与改革奖励的倾向,让在“金课”建设上取得业绩的教师在物质与精神上获得激励。在职称评审和人才评选的有关政策上,要将讲授“金课”、建设“金课”与发表论文、主持课题等科研指标视为同等重要甚至优先考虑的因素,优先考虑教学业绩好、课程建设成绩好的教师。
在课程建设实践上,要强调教学作为高校核心任务的意识,重视教研室活动和课程组等制度建设,让教学研究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携手服务立德树人的目标。比如,备课组、课程组、年级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集体备课、新教师与资深教授结对、定期教研活动、相互听课等制度,需要进一步恢复并成为高校“金课”建设的刚性要求。这些制度安排与活动都曾是我国高校重视教学和课程建设的优良传统,在“金课”建设任务中应当结合当前实际予以重视。还可以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坐班答疑制度”(Office Hour)等做法,尝试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做法,让师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高校还要营造能推动“金课”成为常态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各类制度建设中,要将教学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放在关键位置,通过教学与课程管理制度让教师自觉将教研活动和课程改革作为首要的职业任务。还可以将“金课”设置为荣誉性课程,为讲授“金课”的教师和通过“金课”课程学习与考核的学生授予荣誉称号,让“金课”真正成为举足轻重的高校要素。
同时,要充分挖掘高校各个机构协同育人的内涵与潜力,教学单位和教务、团委等要协同合作,在教室文化、图书服务、实践课程等领域协同改革创新,让服务“金课”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原载《光明日报》,有删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