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力撑南粤基教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实验中学学生在霞光中奔跑 “互联网+”助力广东实验中学创客课程改革 广东实验中学篮球队大获全胜 广东实验中学学生跳起婀娜多姿的民族舞

    百年贡院,冬日朗照,薪火燃光。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曾是广东贡院所在地,百年沧桑映照出几代中国人救亡图存、兴学强国的光辉历程。1872年,清政府在此设立“留美幼童先修班”。至1873年,共有4批120名留美幼童在此学习,其中就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等卓越大家。兴教伊始,便铸就了广东实验中学血脉基因里强烈的爱国魂、报国志。

    铸魂育人、强国兴邦。1924年,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等校合并升格为国立广东大学,原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更名为国立广东大学附属中学。1926年7月,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附中亦随之更名。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广东实验中学将1924年定为立校元年。广东实验中学立教147年、立校95年的历史,是一部爱国先知、热血青年与祖国同向而行的爱国史,也是一部为国育才、追寻教育现代化的奋进史。

    作为广东基础教育领头羊,广东实验中学在探索中大胆实验,在改革中锻造特色,在创新中成就示范,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品牌价值“水涨船高”。从一所特色不够突出的学校,发展为集科技创新、艺术、体育三大特色于一身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从不足40亩的单一校区,发展为“一花十叶”的“联合舰队”。

    回望,是为更好地前行。“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闪亮如灯塔,指引着广东实验中学这艘“教育航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素质教育办学思路,在新时代大潮中扬帆远航。学生们高境界做人、高质量学习、高品位生活,身体、智能、精神共生长,发展成为品德优良、学业优秀、能力优异、举止优雅的“三高四优”人才。

    教育首要问题的“省实答卷”

    20世纪初,旧中国正处于动荡飘摇中,一批批广东实验中学师生运用所学所悟,毅然献身于革命事业。1925年,中共旅欧总支成员熊锐回国,出任广东大学教授兼附中主任,在青少年中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影响深远。

    让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自豪的是,建校伊始,学校一直坚持以德为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爱国、团结、求实、创新”是学校校训,爱国居于首位。近年来,学校强化党建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抓牢抓稳抓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学校守正出奇,写好“三全育人”奋进之笔,不忘初心育新人,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的进步紧密相连。

    95年来,无论是战火飞扬的抗战一线,还是科技研发的激流险滩,只要祖国有召唤,学校师生义无反顾,为了祖国的需要一次次再出发。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广东实验中学精勤育栋梁,满园桃李竞芬芳,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摇篮”。学校走出了蔡睿贤、范海福、岑可法、姜伯驹、钟南山、邓锡铭、黄耀祥等两院院士。他们勇立创新潮头,以科技报国标注人生高度。

    爱国薪火代代传。广东实验中学注重挖掘校友资源,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在伟大的时代书写出彩的人生。

    16年前,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战斗中,广东实验中学1955届校友钟南山冲在前线,与死神争夺生命。因其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上的卓越贡献,他相继获评改革先锋等荣誉。今年5月,钟南山回母校向师弟师妹们分享心得:“人生道路上不要止步于名牌大学,研究道路上不要止步于发现、发明,更要追求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创新”。

    为让思政小课堂对接社会大课堂,广东实验中学打造多彩思政舞台。学校副校长黄建伟介绍说,学生当起“政协小委员”,走进社会、调查民生,所写“提案”连续四年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亮光彩。其中《关于急救设施和急救教育的推广普及的提案》就被提交至全国“两会”,助推公共场所急救设施普及化。

    广东实验中学将思政教育与志愿实践、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有机融合,有趣有料,春风化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批批学子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正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建设者和生力军。

    让德艺双馨的教师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

    在首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高中各学科组决赛中,广东实验中学7位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和获奖总人数在全省一马当先。

    “优质的师资是学校立校之本,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在全汉炎看来,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省实质量”的核心保障。学校外引内培,打造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特区”,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学科研能力,让德艺双馨的教师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

    新中国航天如何从跟跑实现领跑?在“万有引力与航天”等课程中,广东实验中学教师们让中国好故事与学科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引领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广东实验中学努力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严把入口关,对新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双重考察。学校更着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化机制,引导每位教师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生的人生领航员。

    营造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生态,一直是广东实验中学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青蓝工程”实践形式、内容和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改能力。学校还向新教师委以重任,善用其长,让新教师走上名师修炼“快车道”。

    广东实验中学优化增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存量。学校成立课程与教育发展中心,为每位教师私人定制发展规划,激发他们持续提升、动态成长。学校还引导全体教师用好教科研等“利器”,勇做教育改革创新“弄潮儿”,面向未来培养人。

    广东实验中学联姻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及华南师大等高校,推进建立名师工作室、科研名师孵化项目等,形成学、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精准培训直击专业发展“痛点”。学校还引入大批学术“大牛”、企业“大咖”担任兼职教师,让“双师”在跨学科、跨界的合作项目中出新出彩。

    目前,广东实验中学已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爱生乐教、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星光闪耀。一大批教学骨干常年在国家、省、市各学科教改一线破局开路,为全省乃至华南地区基础教育攻坚克难提供重要人才智力支撑。

    减负增效让教育理想“开花结果”

    今年3月,广东实验中学勇试全国“5G+智能教育应用”的“头啖汤”。学校生物教师陈玲借助“5G+AR/VR”教学设备,通过高带宽、低时延、端到端的5G网络,直观、立体地展现细胞分裂过程。本部、分校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减数分裂等知识。

    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是广东实验中学与生俱来的使命。从开办以来到世纪之交,学校“10年一贯制5·3·2分段”学制改革、创新式教育实验等一系列改革成果丰硕,其中学校率先探路的40分钟课堂经验,将45分钟的课堂精简为40分钟,在广东等多地全面推广、惠及多校。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先试者,广东实验中学比很多学校更早、更深地触及教育内涵发展深层次矛盾。“借助深化改革之桨,学校能从深水区成功突围,汪洋浩茫难辨向、风高浪急有风险,但四平八稳地维持学校现状,是对自身使命和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全汉炎表示,在上级管理部门坚定支持下,学校选择在更长远的时空中定位、评价自身。虽然改革路上会遇上寒风冷雨,但学校保持定力,毅然决然地推进改革。

    广东实验中学从深水区里捞出“难啃的硬骨头”,聚焦关键任务,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为破解千校一面、万人同语、学生负担重等“老大难问题”,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开花结果,学校将减负增效作为主攻方向。学校善用新技术,创新发展当标兵,让因材施教、面向人人的新理念落地生根,让学生真正立于教学中心。

    广东实验中学不但着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更在课程的特色化、多样化等方面下功夫。学校通过选课走班、课程库建设等改革,让教学体系从“大锅饭”升级为“小炒”,学生在个性化教育、自主性学习中适才扬性。

    学校“选修课程库”丰富多彩,均是精挑细选、注重创新、自主实验的好课程。学生可以按照兴趣爱好选定专属课表,走班上课。选修课上,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团队合作,跨学科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学校还配套建设了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采集学情数据,为学生学习行为精准画像,提供更个性化和更精准化的“教育自助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