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 眼中有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北京的金秋,人间的天堂。在这宜人的季节里,我和来自湖北乡村的200多个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承办的国培项目(A082)的学习。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走进了华应龙老师的课堂,近距离地接触并深深领略了华老师课堂的美,也燃起我们乡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

    美在和谐,美在人格。华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充满了尊重与平等。华老师谦卑的身姿、幽默的语言、友善的态度,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孩子以及听课老师们的距离。他就像一个邻家大哥,和孩子亲切地交谈,享受着孩子们带来的惊喜。爽朗的笑声充满了感染力,充满了整个教室、整个会场,弥漫散落在整节课上。孩子舍不得下课,听课老师也喜欢上了他。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课吧,更重要的应该是华老师课堂展现的和谐之美以及迷人的人格之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说过一句话:“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华老师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美在设计,美在生成。“阅兵中的数学故事”是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为主的拓展性数学课的典范。符合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与实践课的定位及价值体现。课堂以故事为形式,问题为载体,引导孩子自主参与,培养了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及模型思想。华老师从惊叹国庆阅兵之美入手,引导学生寻找美在哪、为什么这么美,激发孩子探究美的兴趣。以破解六米之谜、海军方阵、东风41三个故事为线索展开教学,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给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生命和灵性。孩子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在一个个故事中开动脑筋,思考办法、合作交流、质疑辩论,体现出课堂设计的巧妙和精美。孩子们结合线段图,从方阵通过检阅区的时间问题联想到火车过桥和植树问题,并利用火车过桥问题的模型方法进行解答,让我们体会到孩子思维的深度之美和知识的生成之美。

    美在宽容,美在化错。当孩子把答案1.40米每秒写成140米每秒时,华老师平常心待之,笑着问有没有问题。其他孩子马上站起来纠正答案。出错孩子听懂以后,华老师没有就此放手,他认为孩子出错不仅仅是因为粗心,很可能是数量表示的意义没弄清楚,所以继续帮助出错的孩子深入分析。华老师列举了高铁的速度,孩子通过比较,很快发现问题——人的速度比高铁还快,忍不住笑了。他提醒孩子,要联想到数量表示的意义才不会出错。华老师善于找到出错源头,进行深度纠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结果纠错。他善于利用错误资源,把错误当宝贝。正如华老师所说,每个错误就是一次提醒;化错,搔在学生的痒处,揉在学生的痛处,化在学生的羞处;对着对着就错了,错着错着就对了。

    美在品格,美在情怀。华老师的课堂孩子思考空间大,思维强度高,不仅仅是一节优质的数学示范课,更是一节震撼的道德品质课。通过算出方阵通过检阅区的时长(84.2秒),华老师不失时机地讲述了参阅官兵背后训练的故事(用了5个月时间,每天苦练10小时,磨坏了5双鞋……)。从这一系列数据中让孩子深刻体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项成就都要付出十倍、百倍乃至千万倍努力,培养了孩子刻苦、努力、坚韧的品格。课堂末尾,华老师再次询问阅兵之美美在哪,首尾呼应。通过阅兵之美(数字美、力量美、精度美、速度美),引导孩子联想到中国精度和中国速度,巧妙借助数学课堂、数学语言、数字数据歌颂祖国,完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一切缘于华老师浓浓的数学情,深深的家国情。

    美在播种,美在启迪。华老师的课堂给孩子播下了一粒种子,给听者种下了一棵数。华老师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激励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美。正如华老师最后结课时引用马克思的话:“任何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美的地步。”华老师告诫孩子们的话又何尝不是在启迪我们也要做一个心中有数的的数学老师呢。华老师说,读书和思考成就了他。因为心中有数,他经常将阅读与数学、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挖掘、积累资料、文献、书籍及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就是这个心中有数,成就了华老师多姿多彩的课堂,放眼望处皆是美。

    不辜负年华,不辜负孩子,不辜负华老师。让我们做一个热爱读书、善于思考、心中有数、眼中有美的数学老师吧!

    (作者单位:湖北咸宁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