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遗址资源中重温初心使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34年10月,因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被迫退出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之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踏上长征之路。各路红军所经之地,无论是于都河沿、五岭林海、湘江两岸,还是赤水河边、金沙江畔、大渡河岸;无论是武陵山川、乌江险滩、乌蒙山峦,还是嘉陵江畔、雪山草地、六盘山巅,到处留下了红军转战足迹,到处留下了红军长征遗址。这些遗址资源中蕴含着党和红军极其丰富而又感人的“守初心、担使命”的故事与案例,今天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可以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长征遗址资源对党员干部具有精神引领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遍布祖国南北各地的长征遗址,其中蕴藏的党和红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事迹和精神,曾经对以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产生过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更具有现实性的精神引领价值。从无数红军将士的英勇事迹中汲取革命营养,今天的党员干部可以复活红色基因,凝聚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更强大精神力量,在带领人民群众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行进的征程上,时刻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更加自觉地做到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努力做到执政为民,矢志奋斗,勇往直前。

    长征遗址资源对党员干部具有案例育人价值。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在当年各路红军艰难跋涉过的长征沿线地区,留下了星罗棋布的长征遗址。仅以四川为例,经笔者多年调查统计,当年中央红军及红二、四方面军在四川境内留下的驻地、会议、机构、战地等各类长征遗址就多达452处。在遍布多省的各类长征遗址中,既内涵着《革命理想高于天》《3名女红军与半条被子》《战士严守纪律,用白洋买青稞》等彰显红军党员干部战士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等案例资源,又蕴藏有《顾全大局,抵制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斗争》《紧密团结,红军将士扶老携幼过岷山》《张思德过草地吃毒草救战友》《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强渡嘉陵江》《鏖战独树镇》等反映红军党员干部战士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以及为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等案例素材。这些长征遗址资源,不仅丰富了全党主题教育的案例素材,更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价值。

    长征遗址资源对主题教育具有渠道拓宽价值。在遍布各地的长征遗址中,可对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案例比比皆是,只要各单位及其党组织进行深入挖掘利用,就能从多方面拓宽主题教育活动的载体与渠道。比如为落实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要认真学习党史的要求,各单位及其党组织可通过挖掘提炼长征遗址资源,建立长征遗址资源案例库,再通过党员干部读书班、读书会、专题讲座等载体形式,恰当地应用于主题教育的党史学习中;各级党组织可通过挖掘长征遗址中可供参照、学习、对比的案例资源,随机地应用于主题教育的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及党课教学中,组织党员对照党章、准则、条例,自我检视问题,自我整改提高;遵循实践育人之规律,主题教育还应注重实践育人环节,比如党员干部可到长征遗址地去感知、体验、熏陶和充实,重温共产党人的坚定初心使命。

    (作者系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16YJA710026〕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