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建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近年来,安阳工学院紧密围绕“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专业竞赛为抓手,促进实践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双提升”。

    以赛促建 学科建设出成效

    在德国柏林刚刚结束的第三届“蓝桥杯”国际赛中,安阳工学院学生取得了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的好成绩。比赛中,安阳工学院学生与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学生同台竞技,表现出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段时间,安阳工学院学生分别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总决赛一等奖,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CMIC)全国总决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河南省大学生建筑模型大赛一等奖,河南省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这些成绩不仅展示了学校的大赛竞争力,更展现了专业建设成果。学校通过大力宣传各学科在省级及以上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形成“品牌赛事示范效应”,在全校掀起“以赛促建”热潮。

    围绕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以突出特色、强化优势为核心,重点升级社会需求量大、专业实力强的传统优势专业,积极扶持有较大社会需求、专业实力相对偏弱的新办专业,注重增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新兴专业,逐步调整、压缩社会需求不高、不好就业的专业,重点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建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有特色、有活力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学校目前开设有57个本科专业,建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4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8个。

    以赛促学 人才培养结硕果

    近3年来,安阳工学院学生共荣获各类科技创新和专业竞赛奖项1214项,其中:国际一等奖3项,国际二等奖4项;国家级别特等奖2项,国家级别一等奖31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75项;省级特等奖19项,省级一等奖191项、二等奖322项、三等奖357项。

    学校秉承大赛反哺人才培养的思路,坚持立德树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制度激励作保障。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师生解决好繁重的教学任务、学业课程与漫长的参赛准备之间的重重困难。首先,学校设立专门的科技竞赛专项资金和校长奖学金,根据学生参赛的获奖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且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其次,对于竞赛获奖的指导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业绩考核、课题申报等方面也给予优先考虑。再其次,将技能大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把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学分评定的重要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师生联动同发力。从学生角度,形成了从大学一年级四年级全员参与、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发掘真正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并加以培养和训练,在各种科创活动中实现各年级混合组队,形成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一年级新生以体验激发兴趣为主,二年级深度参与,三年级成为骨干,四年级结合就业或考研需求,参加教师的科创项目。从教师角度,通过专业教师联系班级,将竞赛辅导向前延伸,有针对性地对各类竞赛进行辅导培训,使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学生,师生双向选拔优秀组员进行组合参赛;备赛期间,院(部)领导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高度关注进展情况,定期看望备赛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会,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充足空间、安排暑假期间的住宿、支持参赛团队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等。三是“双延双进”促成才。“双延”即将大学生科创活动向平时延伸,注重培育兴趣班,成立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社团或协会;向课堂延伸,注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赛促学,也向实践环节延伸,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职业意识。“双进”即大学生科创活动进实验室、进教师项目组,鼓励学生结合科创活动,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完成科创任务,结合就业和升学需求,将毕业设计与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从而在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以赛促教 师生能力共提升

    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与教学工作进行得顺利与否密不可分,同时也是评判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构建“两台”“双师”体系,更好地把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文化素养建设、教师教学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一是搭建平台。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赛和国赛、锻炼部分拔尖技能人才的同时,学校更加注重坚持面向人人、整体提升学生技能。通过举办“挑战杯”“大学生科技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找到科创大门、探索科创路径、发掘科创潜力的机会;各院(部)分别实施“大一新生编程能力培养计划”“科技巡讲月”“科创团队计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进实验室,走向科创大道。二是站稳讲台。学科竞赛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机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学科竞赛和科研立项,结合相关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地运用到学科竞赛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加快大赛资源转化,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今年,学校申报的8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全部通过省级鉴定。在河南省教育部门举办的首届“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决赛中,学校获工科组特等奖1人、工科组一等奖2人、文史哲法组二等奖1人。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快人才引进力度和校内教师攻读博士步伐,着力提升“双师双能”数量和水平。依托校企合作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实训水平。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促使教师学习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业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工作实践和创新创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李德平 汪文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