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师范、民族、边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城市、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崇左市,是当地仅有的一所公办本科院校。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犹如南疆国门一颗璀璨的宝珠,给年轻的崇左市带来无穷的发展能量。

    建校80年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无不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教育人“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秉承“进德修业、崇学善成”的校训,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助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和智力引擎。

    2009年,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2009年3月,学校凭借出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从此,学校紧紧围绕“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的办学特色定位,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视野,肩负新使命,踏上了新的征程。

    坚守师范为本 

    打造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高地

    80年前,在抗日烽火中抱着“教育救国”志向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前身——广西省立崇善师范学校负重而生,历经6次搬迁、7次更名,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一路走来,学校坚守“师范为本”的办学定位,一心一意做好教师教育工作,几经坎坷,但弦歌不辍。学校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为担当,旗帜鲜明地把教师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础教育人才。他们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了广西基础教育事业。他们中间,不仅有教学能手,更有“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等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他们中间,不仅有很多人取得了高级职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等职务,更有的担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据统计,学校教师专业毕业生遍布崇左市及原南宁地区12个县(市)中小学,尤其在崇左市,教师专业毕业生占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特别要提的是,近几年学校从事教育行业的毕业生人数是578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57%,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

    升本以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围绕做强、做实、做特教师教育进行积极探索,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完善师范特色的办学体系,力争将学校建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高地。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共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14个,占总专业数的34.1%。共有7个专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4个,占专科总专业数的57.1%。

    此外,学校建成包含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桂西南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普通话测试室、朗读训练室等广西重点教师教育基地。创新实行“四年不断线”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通过综合设计和分段实施,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逐步养成”;建立了“教—研—训—赛—评”五位一体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循环促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师范生培养取得累累硕果:升本以来参加各级各类师范生技能比赛共97人次获得国家级别奖项、2832人次获得区级奖项,其中“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奖131项。

    强大的师资团队为学校教师教育专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推动学校教师教育持续向好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

    担负振兴中华文化历史重任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面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紧扣民族院校发展实际,凝练民族特色,以强烈的责任感传承和精心保护民族文化,担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学校立足地域文化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与学科前沿的融合与创新,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少数民族艺术、民俗学优势特色学科;成立“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等民族文化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民族系统文化研究;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分别与崇左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结成共建单位,在民族音乐、民族工艺美术、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培育和弘扬;开设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工艺美术、民族民间文化、民族语言等专业课程,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近年来,在学校所获得的科研项目中,省部级民族教育类共4项、边疆民族文化类共35项,国家级别边疆民族文化类共9项、民族教育类共1项。

    少数民族体育学科建设方面:10年来,随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广西珍珠球训练基地、广西陀螺训练基地等相继落户学校,学校先后成立了陀螺队等14个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队,培养了300多名民族体育骨干。其中,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获得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在2019年“民体杯”全国珍珠球比赛中勇夺桂冠;在第十四届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共夺得17个一等奖(金牌)、24个二等奖和36个三等奖等骄人成绩。此外,学校每年举行武术、板鞋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在重大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承办“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积极参加壮族歌坡节、中国—东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体验式、参与式教育教学,为民族体育普及作出巨大贡献。

    少数民族艺术学科建设方面:学校依托区域优势,围绕“民族性”这一办学特色,创新性地将《壮族山歌演唱》《壮族天琴弹唱》等民族音乐舞蹈纳入音乐课程体系,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地方民族音乐有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实现民族文化专业式落地文化传承。学校成立左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对左江流域的音乐舞蹈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相关成果有省级课题9项,厅级课题26项,校级课题30项,论文100多篇。

    学校组建民族音乐舞蹈表演团队,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采风、教学、训练、表演、演出活动,构建了“采—创—练—演—赛”五位一体的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实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10年来,团队节目在自治区“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比赛中获奖70多项,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密集的优势,整合科研力量,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彰显学校民族特色。

    一项项举措、一次次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民族特色学科持续不断发展,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进步。

    扎根边疆大地

    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学校扎根边疆大地,突出边疆特色,充分发挥地缘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潮,为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学校紧紧围绕崇左市“两篇大文章”“四大攻坚战”的战略布署,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师资优势,精准对接崇左市各行业需求,建章立制,出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为学校整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升本10年来,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先后成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东盟跨境商贸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地方性经济发展研究服务。目前,学校建成1个自治区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校级研究机构。

    为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经济与管理学院为宁明县、天等县等地开展电子商务销售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电商技能。组建“醉花山”“王者之狮”等电商团队,为宁明县、大新县销售红糖、桂花梨等农产品,为贫困地区开拓销售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构建开放合作办学新格局,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先后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泰国庄甲盛叻察帕大学等东南亚国家高等院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签订合作项目协议,实现了合作办学,双方在领导层互访、教师和学生互派、图书资料交换、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成效显著。10年间,1000多名学生出境交流。来校留学生从无到有,逐年增多,2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在这里笑语欢声。

    80年风雨同舟,80年沧桑巨变,80年砥砺奋进,80年谱写华章,80年春华秋实。

    12月20日,校庆如约而来,硕果灿烂金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朝着新的时代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扎根边疆、潜心办学、不断传承创新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将梦想高高举起,朝着“建设适应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富有师范、民族和边疆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坚定前行,扬帆、踏浪,追寻那更加美好的诗和远方。

    (卜玉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