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课程助力个性化成长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的才干,它一生都会认定自己愚蠢不堪。因材施教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践行扬长教育理念、开设选择性课程、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是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石门实验学校”)一直以来的坚持,用选择性课程助力个性化成长,石门实验学校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面向未来:个性化成长
“基础教育就是立德树人的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石门实验学校践行扬长教育,开设丰富多彩的选择性课程,就是面向未来,于基础教育阶段为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出彩”奠定基础。
林景超同学,初中三年在学校学习“话剧”课程,立志要当导演,高中毕业如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赖嘉亮同学,初中时一直学习“材料绘画”课程,后来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信息学特长生周誉晟同学,入学就痴迷学校“信息学”课程,因编程能力突出,高中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提前录取;一直是学校礼仪队成员的姚佩佩,参加广东省珠江小姐比赛夺得冠军……
这样的例子在石门实验学校不胜枚举。信息学特长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团体案例,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编程能力训练,近几年信息学成绩在广东省遥遥领先,全国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人数近5年里增加3倍左右。学校也把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些典型案例收集整理成一本书叫作《扬帆正航》。
莘莘学子的个性化成长、可持续发展,与学校始终倡导并切实践行的扬长教育理念密切相关。什么是扬长教育呢?扬长教育就从学生个性化的优点、优势、差异出发,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通过“以长扬长,以长促全”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其核心任务就是呼应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进一步“肯定学生的多样性、培育潜在的可能性、塑造生命的优越性”,可以说,扬长教育就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石门实验学校的扬长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在参加广东省特色品牌学校创建方案、校本课程建设方案评比中,均荣获广东省一等奖。而课程是落实扬长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关键。
着眼未来:选择性课程
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石门实验学校践行扬长教育理念,借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接八大智能体系,建构和完善扬长教育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精准化的选择性课程。
那么,怎样才能让选择性课程更好地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呢?石门实验学校从顶层设计、精准指导、过程管理3个层面强化落实。
首先,学校顶层设计要高度关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仅要以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确保“有课可选”;更要全面提升整个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确保“有效选课”。为此,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要综合考虑3个因素:一是“学情特点”,即是要关注学生的年龄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征;二是“区域特色”,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珠三角制造业发展,将来对于多元化、创新型的个性化人才无疑会有海量需求并呈指数级增长的态势;三是“培养目标”,国家要求基础教育全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在这个大框架下,对接多元智能理论八大智能体系,设置和完善选择性课程。
其次,精准指导,帮助学生在动态调整中,尽量实现课程选择与个性化特质的高度贴合。为此,我们也做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前测数据,让学生明白“选什么”“怎么选”。石门实验学校开展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分析、网络平台的数据调研,引进专家团队进行核查论证,力求选得“有的放矢”。二是对学生的选课进行过程跟踪,通过电子班牌、问卷调查、智能展演等环节,实现对学生选课、上课的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三是进行动态选择。通过“兴趣特长,潜质职业”“评估需求,选择课程”“过程反馈,唤醒发现”“认识自我,动态调整”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指导学生关注兴趣特长、联系生涯规划、强化自我反思,全面整合关联信息,实现对课程精准而系统的动态选择与调整,逐步实现“每一个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课程”的扬长教育目标。
再其次,要抓实过程管理的规范化,更好地把选择性课程建设落实到位。石门实验学校认为尤其要落实管理的系统性与精细化。石门实验学校借鉴质量管理领域的“戴明环”理论,积极推进、细化落实课程开发、课程审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过程,在“PDCA(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闭环中,不断总结、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石门实验学校的选择性课程,学生“满意”程度达95%、“非常满意”达到了73%。成效和成绩令人振奋,而前景和变革更值得期待。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未来学校”已经呼啸而至。
拥抱未来:内涵式发展
2019年4月,南海区与教育部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订了建设未来学校实验区的战略合作协议,石门实验学校成为首批实验校。2019年9月,作为南海区“大城名校”项目的重要举措之一,石门实验学校圆满完成迁址扩建,正式开启高起点打造“未来学校”的新征程。扬长教育的选择性课程也迎来了深层次变革的新契机。
未来的学习必然呈现更自主、更自由、更开放的状态,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是未来学校的关键。作为未来学校实验校,石门实验学校知道,未来不是在等待中到达的地方,而是当下就要努力打造、成就的地方!在未来学校的平台上,如何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石门实验学校着力在落实3个“合”字上下功夫。
一是更精准地契合。选择性课程必须契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是课程建设永不止步的追求。同时要尊重区域特质和学校价值主张,精准契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为国育才的培养目标。
二是更深度地融合。课程、空间、技术无疑是未来学校努力的起点,是强化落实执行的拐点。而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能否融合创新,更将成为决胜点、制高点。实现深度融合也有3个着力点:
(1)与技术融合:技术赋能教育,融合信息技术和现代装备,有助于实现情境创设、情感驱动、多元动态评价,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重构课程实施模式。
(2)与空间融合:通过“创新教室布局”“扩展学校的公共空间”“设置非正式学习区”“打造数字化学习区”,建设灵动、开放、功能复合的学习空间。
(3)跨学科融合:以学习者的经验、个体生活和核心素养为基础,打破学科的固有界限,以真实问题为核心,大胆进行跨学科的课程重组。比如学校现在开设的“功夫物理”“中医保健课”“传统茶艺”“非遗藤编”等,都是典型的跨学科深度融合课程。
三是更全面地整合。内涵式发展,需要整合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1)整合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石门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建立“石门实验学校大社区”,推进扬长教育课程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扬长课程的数量与品质。引进家长以及社会专业人士进校,开展学会理财、防震救灾、播音主持等系列讲座,走进“模拟法庭”,参编“英语戏剧”,开设布艺以及舞狮、剪纸等带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家长的智力、社区的活动、社会企事业机构所开展的业务,优化整合为石门实验学校的课程资源;同时借力“互联网+”,推进“泛在学习”,使学习无处不在、随时发生。
(2)核心素养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的整合。石门实验学校的课程注重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为中心,转变过去过分注重知识、轻视实践的状况,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机会。比如石门实验学校开设各类生涯体验课程、国内外研学实践课程,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个体生活的联系,拓展视野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凝练课程文化,成就教育品牌。石门实验学校的扬长教育特色课程文化建设多次受到领导、专家的指导和肯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在学校接受现场采访时曾给予高度评价,北师大褚金丽教授来校进行调研,欣然题词“教育贵扬长,创新育栋梁。百花竞相鸣,人才济一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各大媒体对扬长教育多次报道,《人民教育》《广东教育》等期刊和《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等报纸都以专题进行了报道。
未来已来!迁址扩建后的石门实验学校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以扬长课程的深层次改革,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真实落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化发展,助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奏响新时期未来教育的新乐章!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阳智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