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学前教育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落实 落实 再落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55.4%上升到如今的88%,昭示出贵州学前教育走过的不凡之路。
今年,贵州将“新建500所公办园,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并作为“厅长突破项目”,通过筹措中央、省及各级资金近25亿元,重点保障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城乡接合部和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的学龄前儿童接受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这一举措,对贵州实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左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表示,“我们始终把学前教育作为改变贵州、挖掉穷根的治本之策,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办园质量。”
着力将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覆盖至村
2011年到黔南州长顺县教育局基建办后,赵达荣很少在办公室待满两小时,“坐在办公室就心慌”。选址、征地、测算、规划、督办一刻不停。在工程最多的前几年,赵达荣把自家的车跑报废了。
他熟悉县里每一所学校建筑。一栋教学楼,赵达荣一打眼就能知道它的体量。他同样以平方数丈量长顺县这些年教育的发展,“2011年以来,长顺县新修建学校的建筑面积超过了此前几十年学校面积的总和。”
他告诉记者,2010年,长顺全县只有4所幼儿园,目前已经增加到80多所。近年来,新建和改扩建的园舍面积6.3万平方米,使长顺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不足8%增长至目前的91.5%。
长顺县的这些发展变化是贵州学前教育的一个缩影。贵州学前教育历史欠账多,2010年,全省仅有幼儿园2000多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4%。所有幼儿园中,公办园占比不到三成,这里面,超过一半的公办在园幼儿是在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只能接受学前一年教育。
2011年以来,贵州连年把学前教育列入政府重大民生工程,以实施学前教育突破工程为抓手,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牢牢把握公益普惠方向,推动学前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5年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园,全省一半的行政村有了公办园。
贵州用几年时间,在机制建立、规模扩大、普及普惠、管理规范、质量提升上不断突破,使得学前教育的重要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彻底改变了学前教育规模小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此次“厅长突破项目”重点瞄准了农村地区,重点在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且有实际需求并具备建设条件的较大行政村、极贫乡镇所辖行政村、深度贫困村等优先安排建设公办园,着力补齐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匮乏的短板。今年,黔南州福泉市新建的6所幼儿园中,5所都是村级幼儿园。
“在农村,民办园在师资和教育方式上与公办园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一所新建的村级幼儿园——长顺县白云山镇鼠场幼儿园园长赵玉霞的观察中,一些民办园不规范,“小学化”问题严重,更多的是在教给孩子们比较“实在”的知识。
这一问题,正随着公办园的大力建设和学前教育的发展得到解决。2011年以来,贵州各级政府投入200亿余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乡镇、村幼儿园8000余所,这些幼儿园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有园上”的问题基本解决。
助力脱贫攻坚,优先保障搬迁移民子女入园
整洁的楼房鳞次栉比,卫生服务站、警务室、休闲广场一应俱全,就业扶贫车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随处可见的脱贫标语,昭示着这里与其他社区的不同。黔南州荔波县兴旺社区是县里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近一万名搬迁移民的新家就坐落在此。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数较多的省份之一,搬迁规模达188万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从深山到社区,从村民变居民,解决搬迁移民子女的教育需求,是让贫困百姓搬得出、稳得住的重要举措。
今年9月中旬,社区内的黔南州荔波县第六幼儿园建成招生,解决了200多名移民子女的入园需求。超过90%的幼儿都是少数民族,一半以上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特殊的幼儿情况让园长覃亚丹不断思索如何更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办园质量。
“我们争取了137个省级幼儿资助名额,让贫困幼儿都能入园学习和生活。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成立家长学校、不断充实和稳定师资力量,逐渐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覃亚丹说。
荔波六幼200公里外的黔南州长顺县威远社区第二幼儿园位于城乡接合部,同样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配套幼儿园。几个月前,为了确保每名适龄幼儿正常入园,园长陈慧和几位老师拿着名单,挨家挨户敲门走访动员。陈慧的嗓子就是在那时候累哑的。
但谈起孩子们近来的变化,陈慧滔滔不绝。“很多搬迁户孩子没上过幼儿园,刚开学的时候,他们不敢跟老师打招呼,行为和卫生习惯也差,有十几个孩子不会说普通话。现在,我走进教室,孩子们都会跑过来围着我、抱着我,每个孩子都是干干净净的,吃饭、喝水也知道排队,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也能跟老师简单沟通了。”
长顺县为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配备了最好的师资。陈慧介绍,威远社区第二幼儿园招募的新教师有不少都是来自县集团园的骨干教师,他们连续几年参加县优质课评选、教学和管理都比较突出。
“贵州仍有155万贫困人口,他们的子女不能接受教育,就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易地扶贫搬迁要搬得出,还要留得住,关键是孩子能接受教育。”邹联克表示,把学前教育的目光放到这些薄弱地区,是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关注重点和难点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的需要。
创新用人、管理、教研机制,快步“上好园”
普及的目标达到后,新的问题显现。贵州在园儿童154万,80万在农村,8000余所农村幼儿园,80%为近年新增。幼儿园新、教师新、监管力量薄弱、教学指导不力、办园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
“怎样快速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我们已没有时间把发达地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西部省份的起跑线都差不多,没有现成的模式参照。按部就班吗?孩子的成长等不起。”邹联克说,现实给贵州提出了严峻挑战:只有创新才能突围。
2012年后教师编制不再增加,而贵州学前教育恰好在那时迎来了快速发展。没有编制,部分地方甚至不敢发展公办园。贵州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
“我们严格按照1∶6或者1∶8的标准给各个幼儿园配置保教人员,使其达到两教一保要求。”遵义市湄潭县教育局学前教育股股长黄丽娜的一席话,牵出了贵州一系列重要的用人机制创新。
贵州省编委办制定的贵州省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为1∶6—1∶8。2011年以来,贵州省政府规定按照教师编制标准,每年增加幼儿园专任教师5000人,累计招聘专任教师4万余人。
原则上,县级特岗教师计划只用来补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贵州将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招聘统筹考虑,把县级特岗教师计划也用于幼儿园教师招聘。近3年,招聘了幼儿教师近6000人。
在编制机制创新和县级特岗计划均无法满足农村教师巨大缺口的情况下,贵州各地探索出台了“双轨制”“两自一包”“四同”“志愿者”等教师用人机制,实现了在编与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以政府购买服务来解决教师缺口问题。目前全省用新机制招聘教师6000余人。
为解决管理机构缺乏、监管人员不足带来的幼儿园监管难问题,贵州组建了近400个幼儿园管理集团,以优质园为龙头,带动新园、弱园、民办园规范办园、共同发展。如今,在贵州,不管你走到哪所幼儿园,园长都会告诉你它属于哪个幼教集团。
面对新入职教师多、小学转岗教师多的现状,贵州在全省推行优质园引领,组建了覆盖县、乡、村所有幼儿园的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责任园负责帮助区内幼儿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水平。
“在探索中,我们发现,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基地建立资源中心,可以有效帮助村级幼儿园教师提升教育水平。”贵州省教育厅学前教育处处长谢旌说。
遵义市播州区龙坑中心幼儿园的楼顶就建有一处资源中心,分为材料超市、资源库、教研基地几个房间,辐射周边10所民办园和自己的分园。
今年9月投入运营以来,该资源中心已组织过3次教研活动。“第一次,一些民办园的老师完全不懂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二次,公办、民办园的老师有互动了。第三次,不少民办园老师已经能跟公办园老师探讨比较深刻的问题了。”龙坑中心幼儿园园长何文健说。
像这样的资源中心,贵州今年建了301个,投入达1800万元。资源中心实现了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区域共享,从而使贵州在建立乡(镇)、村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上迈出了一大步。2025年前,贵州每个乡镇将至少建设1个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