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五四运动100周年

    发扬五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深情寄语当代青年。

    “五四精神”是指“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的实质内涵、促进青年培养等受到学界积极关注。有学者提出,五四精神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文化概念,被赋予诸多层面的精神内涵,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形式。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就能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我们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有学者提出,在五四精神指引下,中国基础教育在迈向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才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并体现出自身独特的变迁规律。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教育要培养具有科学、理性、民主精神的现代人的目标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五四精神,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家国情怀,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立鸿鹄志的远大抱负,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堪当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

    基础教育

    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

    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再加上2018年11月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3份文件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系统设计。2019年7月29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9年,基础教育质量受到密切关注。有学者提出,使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前提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关键在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五个关键:立德树人是根本方向、五育并举是基本路径、强化课堂主阵地是中心环节、高素质教师是根本保障、教育评价改革是关键领域。要树立“进步即质量”的“过程质量观”,结合“结果质量观”,构成完整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学前教育侧重“普惠性”和“立法”两个主题。有学者将“普惠性学前教育”界定为“付得起”“达得到”“配得齐”“顾得广”等,并提出学前教育立法必须处理好速度与质量、需求与供给、中央与地方等十大关系。

    义务教育展现出对良好教育生态的合力追求,并向优质均衡迈进。还有学者分析了70年来我国减负改革,指出要终止简单粗放的“减负”改革,探讨减轻教师负担的“治本”之策与“治标”之策。

    普通高中重点关注育人方式转变问题。有学者提出,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在体系上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处理好“五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整体性的关系,在具体目标上要处理好综合素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组织上要处理好选课走班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

    考试评价问题是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

    教育评价改革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有学者指出,要特别重视身心发展评价、强化品德发展评价、优化学业发展评价等三个方面。影响教育评价的各种变量可以概括为科学性与公共性两种约束。科学性要求抓住评价对象的核心,保证着教育评价的合理性。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公平的要求。

    “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硬骨头”。有学者认为,在升学考试以外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非常重要,它是建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克服基础教育领域“五唯”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学者基于优质科学探究能力标准,研发出科学探究评价工作及其可视化技术路径,为破解教学评价难题提供了参考方案。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绩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部门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教育部4月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9月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10月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2019年得到了强化,进一步得到了政策支持,学者也就此进行了探讨。

    “双万计划”有助于构建一流本科专业体系。有学者提出,“双万计划”落实关键是,能否创设不同场域目标一致性的政策执行环境,能否调动基层院系和教师的积极性。有学者认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之间绝非简单的对应关系,本科专业建设属于高校的“内政”。

    一流课程能够优化高校培养体系。有学者提出,2018年以来,“以本为本”成为最大共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基本面开始成形。有学者提出了金课的标准,但很多“水课”的学生评价分数比较高,因此课程“黑匣子”需要过程评价。有学者提出,教学要要以德为先,严管严出,守住高校生命线。有学者就高校学生实习制度进行研究,认为实习应回归学习活动的基本属性,并要构建高校学生实习法律保障体系。

    高校内部治理要依据大学章程。教育部近日发函同意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章程部分条款修改。有学者认为,大学行政权力清单制定应内在依据大学章程,唯此才能取得自身的合法性。大学章程治理性未充分显现,其建设应具连贯性,不应随核准发布而结束。

    职业教育

    聚焦重点深耕细作

    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系列文件和举措;10月,教育部、财政部公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设单位名单,29个省份的197所单位入选。

    围绕职教育提质升级,学者们进行了相关探讨。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学者认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导思想是深化改革,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价值导向是强化服务,构成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略。要实现该目标,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专业。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强调了宏观层面教育与产业、微观层面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中牵涉多方利益主体的跨系统合作,主体间的互动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应提高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建设、教材使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水平,为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现代化积蓄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

    高职百万扩招计划为职业教育带来颠覆性变革。有学者认为,高职百万扩招“形在规模,意在质量”,但其有效实施需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办学形态和配套制度。

    建设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01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报告》对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出新要求。有学者认为,构建类型属性突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强化职业教育监管和督导评估,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建立职业教育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完善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连同日前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培育“四有”好老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者重点关注、研究的教育领域之一。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有学者提出,我们应该从社会进步、个人发展、民族命运的高度正视和重视新时代教师伦理的建构。治理违反师德行为,不仅先要让纪律和法律的约束硬起来,还要让监督的触角更加敏锐。面对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着力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范专业认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2019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2019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名单的通知》;10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有学者认为,专业认证应采取专业去实体化、学科实体化、课程模块化、教学学术化等措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