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惠民,为百姓带来更多幸福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区域层面。回顾2019年,多地“奋进之笔”值得关注。(资料图片)

    ■新年特稿

    2019年,历史的巨轮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新中国欢庆70华诞,教育的大事特别多。年初,《中国教育现代2035》印发。随后,《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基础教育重磅文件陆续出台。各地积极推动新政落地,开启教育优质均衡新时代……

    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一年,区域教育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哪些教育政策开启了基础教育新阶段?本期,我们约请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们,从他们的视角,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展望2020年的工作。

——编者

    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了系统谋划,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战线积极破解发展难题,答好人民“关切题”,推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普及普惠见成效,增强百姓教育获得感

    教育是民生之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守底线、补短板、强弱项、办实事,推动“学有所教”不断取得新进展。

    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要打好控辍保学这场命运之战、未来之战、振兴之战、长治久安之战,在教育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去年5月,专门召开了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以加强控辍保学和农村学校建设为重点,确保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在教育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控辍保学被作为漠视损害群众利益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出台《关于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关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健全学籍系统与国家人口库比对核查机制,确定了374个控辍保学国家重点监测县,“一县一案”制定工作方案。

    云南省形成了“宣传教育、责令整改、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的依法控辍四步法,依法审理了多起控辍保学“官告民”案件。四川省教育厅把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这块教育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确定为“厅长突破项目”,建立公安户籍、教育学籍比对核查机制和县、乡、村、校“四本”台账,实施“一人一案”,采取学业补偿、集中办班、随班就读等方式,去年凉山州化解近6万名失辍学生。

    去年10月,中纪委公布了控辍保学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减少至6.5万。“三区三州”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减少至2.7万,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大班额”问题。在2018年底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规划任务完成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近3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争取到2020年底,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全国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

    湖南省高度重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04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截至2019年11月底,湖南省累计消除大班额3.7万个,大班额比例下降至5.1%,较2017年底下降22.7个百分点,超大班额实现清零,两个比例降幅均居全国首位。

    开启优质均衡新阶段。走在前列的发达地区勇立潮头,以更高的标准深入推进县域、城乡、学校之间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需求。2019年,教育部在浙江省海盐县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现场会,要求准确把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要义,强调“指标合格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这不是真合格;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

    回音——

    安徽省宁国市教体局局长胡正平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总人口38万,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33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8家。近年来,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已占全市的四分之三,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日益凸显。

    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社会关注度极高,我市坚持把严格程序作为了解民意、听取民声、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在调研基础上,举全市之力新建了宁国中学高中部和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同时,将位于城区核心地段的原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校舍用于义务教育办学,极大地满足了城市新市民及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相对就近入学的需求。

(详见2019年5月7日5版)

    “五育”并举培养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这“五育”是一个整体,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

    深化教学改革提质增效。为实现在教育教学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强化教研、提高中考命题质量、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等配套文件,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提升教育质量的专业支撑作用,充分发挥考试命题对发展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探寻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全国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浙江省出台实施方案,要求抓好规范办学,严控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协同各方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尤其是校外负担过重的问题,推动“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目前,全国校内减负形势向好,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减少作业布置、减少考试、学生每天“阳光一小时”等政策在各地绝大部分小学得到落实。

    把防控近视作为体质监测的重点。针对儿童青少年用眼负担大幅加重出现的“近视危机”,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视频会议,与各省(区、市)签订近视防控责任书,将视力作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重点项目。2019年新增全国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认定113个地级市和县(市、区)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

    北京市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十条措施》,提出教师使用电子屏幕开展教学时长累计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等。

    上海市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发挥学校防控近视的“主阵地”作用。

    研究加强劳动教育的机制路径。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强化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尽快弥补劳动教育这个教育体系中最短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去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教育部正在加快研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和实施路径。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关键的是调整优化课程设置,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统筹做好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社会劳动,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相应形式的劳动教育

    回音——

    四川宜宾翠屏区教体局局长向庆明

    长期以来“重智育、轻美育”使美育,特别是农村美育成为教育中“最短板”。反过来看,“最短板”的美育也可能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具“绩效”的利器。因此,翠屏区将其作为推动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突破口之一,作为建设“开放、智慧、活力”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统筹城乡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意见》,除了持续投入经费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兴建标准化学校外,每年投入2000万元教育奖励基金,表彰奖励包含美育教师在内的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审辨 所以思辨     下一篇:让大学教育对接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