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潜能发展自我 育英才报国为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训石 闪电击剑社 男生合唱团参加全国展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要坚持以德立身的理念,同时推进以艺成人、德艺并重,深挖核心素养,这既是学生发展自我的要求,也是报国为民的要求。

    成都,一座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城市。因其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烟火气十足的人文风光为世人熟知,并连续蝉联中国魅力城市榜首。一所历史悠久的老牌学校——成都市第八中学坐落于此,它见证了这座城市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为这座城市的诸多学子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

    成都八中始建于1942年,初名成都市市立中学校;1944年,学校分为市立男子中学和市立女子中学;1952年,遵照成都市政府部门重命校名的规定,市立男中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中学校,市立女子中学更名为成都市第六中学校;1982年,成都八中被省政府部门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2001年,经四川省教育部门和成都市政府部门、成都市教育部门批准,成都八中与成都六中合并,校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中学校。2002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部门命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8年,学校被命名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七十余载砥砺耕耘,使学校具备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学校共占地85亩,设备功能齐全,满足现代教育教学所需;一大批学术上有造诣、专业上有建树、教学上有特色、人格上有魅力、口碑上有影响的名优特教师,引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一批青年教师健康向上,茁壮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发展自我,报国为民”办学理念,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这一办学理念外显为成都八中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实践,内化为成都八中人一直坚守的信念。“发展自我,报国为民”,意指生命的成长,是指学校在教育上关注和尊重人的价值、变化、未来,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来推动人的发展,引导树立报国之志,滋养为民情怀,培育核心素养,为学生成长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多年来,学校采取多种举措,从发展型德育、发展型课程、发展型课堂、发展型管理、发展型队伍以及发展型评价几方面,逐步构建具有八中特色的办学实践体系,最终实现“报国为民”的目标。

    以德立身 构建发展型德育

    “六讲教育”为学校自强德育的核心内容。“六讲”,包括对己讲礼仪、对人讲诚信、对事讲责任、在校讲勤奋、在家讲孝顺、在社会讲公德。学校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成长规律,从细微末节着手,通过培养六个维度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做“自强”学子。

    德育要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小事上,这样的德育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校坚持全程德育思想,以德立身,着力构建德育的多元载体。

    “五四”青年节,学校学子开展青春歌会,歌声嘹亮,一曲曲赞歌激发了青春之志,唱出了蓬勃朝气;母亲节,学校开展了“感恩母亲”小报制作活动,一幅幅作品,尽显学生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禁毒日,学校开展“珍爱生命”教育,让学生感知生命可贵,滋养自尊之心;119消防日的消防教育活动,请消防官兵科普消防知识,让学生习得自救本领,培养自护之能;一年一度的“一二九”合唱比赛,唱出了学生的豪情满怀,让人再忆那段峥嵘岁月……

    学校还通过多彩的主题活动,营造德育文化:春(秋)运动会、英语剧表演、校园美术展、小小书法家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校友进校园、诗歌会等,已逐步固化为学校传统主题活动,让校园呈现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和熏染。

    学科渗透、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多措并举,织就了德育工作的“网”,使德育工作成为系统的整体,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多元导向 构建发展型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教育重要的载体。成都八中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在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必修课程和必选课程基础上,开发出门类齐全、富有特色、具有选择性的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学校逐步探索和建立既满足学生个体兴趣特长发展需要,同时又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的、具有丰富选择性的自助发展型课程体系。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需求,力推校本课程特色化。为了便于学生自助选课,我校创新性地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了“课程超市”,每期选课前将所有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上架,由学生在自助选课平台自助选课。使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适合自己的课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特长,高一、高二学生自主跨班选课率超过了90%。

    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近3年来,已开发、开设了近100门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校本选修课程,如“经典议论文阅读与写作”“龙的印象:中国历史与西方解读”“厨房的秘密”“哲学智慧与人生”“雅韵木笛”“素描线描版画”等,并编制了15套多类别、多种类的校本教材。

    艺体教育对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功不可没。学校注重“以艺成人”,对传统艺术、体育课程的丰富内涵予以时代化和个性化的解读,开设了一系列全新的艺体活动课程,如合唱、音乐鉴赏、音乐与舞蹈、竖笛、音乐与戏剧表演、美术鉴赏、排球、篮球、游泳、体操、击剑、太极拳、棋类、足球等。

    学校认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学生社团建设是活动开展的源泉。学校大力推动社团活动,并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男生合唱团、鸣翠诗社、“铁榔头”女子排球社团、缤纷画意版画社团、舞光拾色摄影社团、雅韵乐队、游泳社团、博弈棋社、“飞扬”女子篮球等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并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成果丰硕,既尊重和满足了学生的合理选择,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创新研磨 构建发展型课堂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学校聚焦课堂核心要素,努力打造提质增效课堂,以课例研磨为路径,以优质课堂评价标准为引领,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自主的发展型课堂,并提出了学校自主的发展型课堂的3个基本观念:

    学生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实施课堂学习的前提。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行为和学科活动中自我建构的过程。

    目标观: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校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到校讲座或指导。一是聘请全国、省、市专家和大学教授,到学校开展课改专题讲座,进行普识性指导;二是聘请省市区学科教研专家到学科组,对学科课堂进行专业性指导;三是聘请省特级教师和市学科带头人领衔青年教师成长指导室,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自主性课堂指导。

    同时,分批选派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或参加研讨会、或跟岗、或观摩,在教师思想上产生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比较与冲突,推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教师们逐步树立起素质教育思想和现代课堂理念。

    为推进自主的发展型课堂建设,学校以课例研磨为基本路径,积极引导教师参与课堂改革,通过研究实现课堂要素优化和重组:结合校情,提出了课例研修的基本流程,形成了本校特色的集体备课操作模式,使课例研磨成为学科教学活动的常态工作。同时,把课例研磨与自主的发展型课堂构建有机结合,每年开展两轮复习研究课课例研磨活动;每年4月开展校内青优课比赛;每年12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年会,分学科围绕教改研究课进行课例研磨;每一节教师参加的区级以上的赛课,均按课例研磨基本方式多次循环,确保八中教师参加赛课取得优异成绩。

    刚柔并济 构建发展型管理

    学校的管理崇尚以人为本,坚持刚柔相济、严和兼融,最终形成自律的文化。“刚”,即制度管理、刚性管理,体现为严明纪律、严格要求、严守底线;“柔”,即情感管理、柔性管理,表现为以诚为先,以情为重,以人为本。学校坚持用健全的制度管理人,用有效的奖罚机制激励人,用广开贤路和进修学习来发展人,逐步将制度和规范转化为行为文化。

    学校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建设,为“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健全校长办公会议议事决策制度,规范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决定;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听证制度和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广开言路。同时,完善机构、校务公开,全面落实民主监督。

    在提出“初中做优、高中做精、教师做强”思路的同时,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3条主线:视教育教学质量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着眼于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塑造校园风景线;建立严格的“三查一练”机制,保证师生安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树立安全警戒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