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 媒体广场 / 关键词:雷锋精神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雷锋一生都在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际上也是在践行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像雷锋那样践行初心和使命,就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时代光彩。
人民日报
像雷锋那样践行初心使命
雷锋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还是少年的他就说过,“人生三件事,入队、入团、入党。”锻炼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后,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当过农民、工人、战士,在一个个普通岗位上,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去做,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去完成,一点一滴地奉献,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如何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新时代,党员、干部像雷锋那样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就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螺丝钉”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中努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将本职工作做好、做出彩,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要像雷锋那样奋发向上、勇于担当、锐意进取。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短暂的人生中始终拼搏奋进,与时代同行。上世纪50年代,雷锋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农业生产,之后奔赴东北参加工业生产。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工厂车间,他都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既不叫苦也不叫累,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热忱化作艰苦奋斗的汗水,挥洒在平凡岗位上、具体工作中。雷锋用实际行动启迪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和使命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进取、担当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说过,“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面临的环境更复杂、风险挑战和考验更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对我们的一次大考。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成为雷锋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像雷锋那样,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坐不住的紧迫感,时常叩问自己的初心变没变、使命担没担,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找差距、摆问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更多像雷锋一样的时代楷模,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在日常生活里无私奉献,在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中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尽心尽力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
(作者华东方,原载《人民日报》,有删节)
解放日报
雷锋精神在奉献中闪光
回看半个世纪前的雷锋,语言确实有那一代人的痕迹。这些年,也有人拿今天的标准,质疑“太假”。但认真去看《雷锋日记》,你能感受到这个年轻人的快乐是真实的——“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样的话背后,并无宏图大志,只不过是在别人有难处时干一两件举手之劳的事。比如大年初一雷锋不休息,跑到火车站去给旅客搬行李、倒开水、找座位。旅客们感谢他,他回来在日记中写道:“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
如何理解雷锋?又如何“学雷锋”?这是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和西方宗教故事中的圣徒不一样,雷锋做好事,不是为了赎罪上天堂,他也不像东方的鸿儒大德们,内心深处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思虑。说到做好事的动机,《雷锋日记》里反复吐露的,就是干了一件“利人”的事情之后,他从心底里感到甜蜜、快乐和幸福。这是一种“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朴素心态,看似平常,但恰恰是每一个普通人最为可感、可学的东西。
“助人为快乐之本”,稍加留意,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看看这次疫情中,全国各地涌现了多少志愿者,多少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向他人施以援手的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80后”“90后”甚至“00后”,就是当年雷锋那个年纪的人。他们或组成车队义务接送医务人员,或给困难群众买菜、买药、送饭、理发,或在交通枢纽和重要道口参与车辆疏导、信息登记、体温检测……都是琐碎的小事,做起来也未必都那么费力,却都有感人的力量。
如果问这次疫情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大概就是从这一个个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仗义和善良。他们可能是医生护士、居委干部,也可能是外卖小哥、滴滴司机……平时为生计奔波,也未必事事不计较,但当国家有难时,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尽自己所能发出有限的光与热,给处在困顿之中的人以温暖和希望。正是这些心怀良善、脚踏实地、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用他们的行动力铸就了抗疫的中国故事。他们只是单纯、平凡的好人。但正是这样的平凡,造就了一种伟大。
人内心的道德律例——或者说所谓的“利他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来习得的,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很多人问过,雷锋的善到底从何处而来?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牺牲。他牺牲前几天写的日记中说:“今天我又认真学习了一段毛主席著作,其中有两句话,对我教育最深,主席教导我们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从日记中的这句话来看,雷锋并不是天生的完人,而是一个始终在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的人。王阳明说,人生之大病,一“傲”字。知善恶是良知,为善去恶则是格物,不是讲两句漂亮话就行的——这样的雷锋,那些看起来骄傲,实则啥也不愿干、不会干,只会坐而论道的人,永远是理解不了的。
(作者尤莼洁,原载《解放日报》,有删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