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讲述叙利亚难民的童书为何受欢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孩》(天津人民出版社)被誉为2019年度“童书奖项收割机”,这是该书作者、英国社会活动家昂加利·Q.劳夫始料未及的。该书出版以来,鲜少下过英国的畅销书榜,荣获了包括“水石书店童书奖”“儿童大阅读奖”在内的诸多奖项,还被选入《泰晤士报》、Hay Festival联合推荐的“小学必读书单”。一部处女作,为何一经问世就能收获诸多奖项?那就绕不开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4年前,艾兰·库迪事件曾引起人们对儿童生存坏境的广泛关注。这个3岁的叙利亚难民儿童在渡过爱琴海时不幸溺亡,他那张头埋进沙滩里的照片,击打着无数人的心。《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为他写了《海的祈祷》,而昂加利·Q.劳夫则因为他,走进了法国加来和敦刻尔克的难民营,并开始提供长期的车队救援服务。

    在那里,她见到了那些孩子,“虽然他们是从恐惧和血腥中逃离出来的,但是每一个孩子都还能插科打诨,还能笑,还能把乐趣带给身边的人”,这种天赋让作者保持敬畏。其中有一个叫瑞汉的男孩,对劳夫来说尤其特别。那时他还没有出生,母亲怀着8个月身孕从遇袭的故乡逃离,长途跋涉来到加来的难民营。为了能让准妈妈在医院生产,劳夫尽一切可能筹款。

    不幸的是,做公益期间,劳夫自己的困境也悄然来临。她间歇性地身体疼痛,检查发现患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做了两次手术,差点丢掉性命。恢复阶段劳夫总是想起瑞汉,那时官方避难所倒塌了,原本在那儿的难民都已经四散,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在见识过战争的杀伤力,与死神对视过之后,劳夫迫切地想要做些什么,但大病过后她还不能下地,也就去不了难民营,于是创作了《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孩》这本书。它讲述了一个名叫艾哈迈德的难民少年的故事。有一天他转学来到一所学校,同学们对他很好奇,慢慢了解到,他来自叙利亚,与家人走散了,于是“我”和朋友们决定帮助他寻找家人。这是一部感人的、使人会心一笑的作品,它将社会偏见与孩童的善良两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该书凝结了作者重生历程中的所思所想,思想内涵深厚。在帮助难民的同时,劳夫参与了他们的生活,并目睹了他们的命运,同时她也经历了自己的难关,这一切都使她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劳夫把自己在这段独特历程中的所得,倾注于这本小书,包括: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关爱他人的正确方式,如何争取友谊,如何信仰自己等,还设置了新巧的情节,语言幽默又童真,对孩子极富同理心,为小读者营造一种仿佛与同龄人聊天的阅读氛围,以一种温暖的方式关切社会问题,向孩子们展现了更好的可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