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实践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价值,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指南,也为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学校思政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但理论必须彻底,只有彻底的理论才具有现实性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的方向。抽象化、形式化、空洞化的思政课必然逐步失去效力,让思政课充分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并把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作为思政课素材,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实质上是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拓展空间,本质上是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支撑。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都不可能脱离它的现实基础。例如,讲解物理学的定理和定律时,要让学生做物理实验,并在物理实验中理解物理学相关理论。思政课的丰富内容一定来自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也一定来自于对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践的阐释及其把握。理论来自现实,而现实也需要上升到理论,从而实现理论与现实辩证统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总书记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其内在意蕴在于让思政课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充分融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丰富的内容。

    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映衬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生动活泼的丰富内容,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注入了活力,拓展了空间,提供了素材,这是我们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这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如何使思政课做到原则与内容相统一,这就需要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即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出发,讲好故事,最终把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效果展现出来。

    “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要明白理论所形成的客观社会现实。思政课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真空课”,而是应该具有丰富社会现实内容的“开放课”。因此,只有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而且是从现实当中出发的结合,才能使理论永葆魅力,理论说服人的效力才能积极释放,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的亦能达到。

    (作者系湖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评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