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利他能力 担负教育使命
2020年的开局,是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全民大考”。在疫情得到有力阻断的当下,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它会给我们留下什么?
加缪在《鼠疫》中写道:“人类在这场跟鼠疫的搏斗中,所能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而这场史无前例的“全民大考”结束后,留给“全民”的知识和记忆,不应该是简单的“错题”汇总与剖析,更不会因此类“考题”今后出现的小概率而抱有侥幸心理或干脆放弃此类“试题”,深刻的集体记忆,以及对春天的殷切期盼,它也给教育者者留下深思:这次“全民大考”会将学校带去何方,学校又会迎来怎样的革新契机?作为与“考试”“希望”关联最为密切的教育者,必然需要来回答这样的时代命题,并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下完成自身的职责与使命。
教育者的关注:养成学生利他能力
教育者是教育功能实现的主体责任者,亦即教育是否有成效的主体责任者。衡量教育是否有成效,核心在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及其离开学校以后,自身的生命状态及生命实践是否变得更好,是否有持续为自己以及他人创造美好的意识、动机和习惯。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教育者自身职责与使命的完成,其最终标志是学生利他能力的养成。
首先,利他能力既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通表达,也是知识走向道德的理性判断。缺乏科学精神,利他容易走向空洞、盲目甚至愚昧;缺乏人文精神,利他则容易耽于表面而缺乏动力与方向,因此,二者的“融通表达”是学生生命内涵完整与丰富的叙述;道德使生命的内涵走向生命的实践与意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内在良善和公共精神。这里涉及了知识的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以说,培养利他能力的过程就是真正的教育过程。
其次,利他能力既是自我生命的当下与未来的理性对话,也是自我生命与外部世界的共同勾连。利他能力具有极强的体验感与连接性。无论是与未来的对话,还是与外部世界的勾连,都需要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超越当下和自身相关性、发挥充分的联想与想象,通过交互、联系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利他能力的详尽展现,也是教育本质的体现。从这个层面上看,利他能力代表的是真实的教育结果。
再其次,利他能力既是对于生命共同体的集体赋能,也是抵御变局考验的集体“免疫力”。利他能力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状态更美好,是自我走向他者并逐步成为整体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实现从“穷”走向“达”、从平庸走向崇高的演变。这种内在力量一方面如同“美好基因”,使人类整体不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内在力量是人类整体在不断抵御各种考验时而转化成的智慧,这种智慧会随着一次次特定的考验而不断加强。可以说,利他能力代表的是真切的教育效果。
教育者的力行:引领学生实践与创造
利他能力的培育与养成,不仅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功利主义倾向的教育有本质差别,而且教育者带领学生进行生命实践与创造,也是教育真正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教育管理者需要创设更具包容性的学校氛围。教育者需要正视、接纳并尊重每一名学生作为独特生命体的存在以及其独特的生命意义。为此,教育者一方面需要克服“学生”作为抽象概念的“宏大叙事”,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平等关爱奠定温情底色。这种氛围将不断滋养、惠及每一名学生的心灵,这也是利他能力养成的最佳土壤。
教育管理者需要构建更具“旨联性”的学习载体。教育者需要把具有意义的学习载体以彼此联结后是否具有进一步的意义为标准,广泛联结,形成具有意义的、新的学习载体。这种学习载体的特点即为“旨联性”。人与事、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等,在不断被“旨联”的过程中,需要教育者克服必然的狭隘、打破相关的界限,甚至应对足够的挑战,不断充实,才能“旨联”为更大的整体。这种“旨联”使学习载体的内容结构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实践结构具有了相关性,这也使得利他能力具有了社会性。
教育管理者需要拥抱更具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既然谁也无法准确预言未来世界的模样,因此,如果教育者用现成的经验或标准答案去教面向未来的学生是荒谬的。面对未来与不确定性,教育者需要大胆地拥抱新技术和新资源,不断偏离“例行化实践”,不断与“制度化实践”发生新的互动,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与真实体验的探索机会与过程,使他们不断具备自我建构和创造的能力。生命体的探索和创造能力显然是人工智能所缺乏的,这使得具有探索和创造能力的生命体能够为生命之外的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源泉,这也是利他能力的“科学养分”。
教育管理者需要创造更加美好的学校生活。学校不是考试的训练场,教育者也不是学生的经纪人和训练师,以效率为中心、以竞争为方式的教育早已偏离教育的目的。学校生活帮助学生走向公共生活并发挥巨大作用,这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是西方医学界的著名格言,体现了医者对医疗的理性认识以及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由此,“偶尔教育、常常启发、总是陪伴”可以成为教育者对教育功能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学生信任与关爱的人文追求。良好的信任关系与理性精神是学生立足自身角色从而找到进入公共生活的基本方式,并且将信任与理性进一步传递,创造更加美好的公共生活,这也是利他能力的“内在补给”。
教育者的担当:勇于迎接时代挑战
面对时代提出的新命题,迎接未来对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教育者任重道远。
教育者需要坚守育人目标,需要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帮助学生的生命状态更加美好,这本身就是对于教育本真的坚守和对于“共同之善”的维护。在这一意义上说,教育者就是先行引领者。
教育者绝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需要不断自我更新与实现、积极主动投身于时代变革背景下的学校实践中,这本身就是生命发展和社会创生所需要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在这一意义上说,教育者就是先行力行者。
教育者一直以来所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在本质上,是利他这一奉献精神的最鲜明体现;教育者需要在连续不断的教育活动中诚实面对职责、踏实日常劳作,以普通育人者的姿态做出卓越人格的榜样,这本身就是教育者梳理和建构教育信仰的过程。在这一意义上说,教育者就是先行坚持者。
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里,有许多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挑战、改变和革新,“逆行者”式的英雄可歌可泣,时代也更需要坚守利他信仰、传递利他价值、履行利他职责的教育者,这样的英雄可以称作先行者。
(作者系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