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公平谋新局
新中国自成立之日始,就确立了为人民办教育的宗旨。七十余载,党和政府始终将公平作为主攻目标,以优先发展促进公平,以惠民政策保障公平,以规范管理维护公平,以消除不平衡加速公平,我国教育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飞跃。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探索拓宽教育发展的路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发展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多举措推进教育优质公平
教育公平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层次更深,由以往对“量”的追求发展到对“质”“量”的追求,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教育公平,就是最充分最有效地整合资源促进教育发展,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改变不合理的差异,承认、尊重不可避免的差异,保障公民在机会、过程、结果等方面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由于历史的、客观的等多方面原因,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还存在差异。差异的存在是公平提出的前提,就教育全局而言,公平是动态的,优质公平一时难以实现。如何认识和处理差异,是教育优质公平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差异,但并不完全回避差异,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改变不合理的差异,承认、尊重不可避免的差异。过去与现在,农村与城市,教育优质公平的标准是不同的,各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
除去教育自身原因,教育公平程度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还与教育决策层对教育内部总分层、总结构的认识程度有关。这就要求决策层综合决策,加强立法,明确教育优质公平主体责任,进一步探索教育优质公平路径,保障教育优质公平发展。
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力度
脱贫攻坚是国家大计,党的十九大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教育发展面临困难还很多,辍学失学现象仍有发生。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致富道路千万条,教育脱贫是最根本的一条。
要将教育公平的理念贯彻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始终,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坚持以精准脱贫促进教育公平。开展教育扶贫,重点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的教育投入和学生资助力度,让贫困地区办学有政策与经费保障。
要充分利用信息大数据,全面精准统计、识别资助对象,完善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精准实现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特定人群的针对性帮扶。
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行家校联动,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确保其实现受教育权利。
要有针对性地高质量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职业教育惠及普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
进一步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正由大变强,稳步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在给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大前提下,特别要注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坚持以提标、提质促公平为内涵,促进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公平,特别是教育内部的公平。在学有良教、学有优教背景下,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高等教育产学研用创新发展和协同发展。
要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将公平的观念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掘其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要深刻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并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应用好这一战略。
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公平要深化还是靠改革。教育公平是一个普惠性问题,推进教育公平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面向社会全覆盖。
推进教育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本质上讲,要坚持以制度、规则促公平,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教育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从内容上看,要坚持以开放融合促公平,促进教育系统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向社区回归,向生活回归,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教育开放首先是教育系统内部开放,要打通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等之间的壁垒,形成统一开放的教育体系。
坚持以共建、共享、共用促公平,在党的领导下整合各方面力量办教育,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治理和供给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此方面,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是重点。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进一步增强基础性和选择性,优化课程结构;必须进一步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优化课程内容;必须进一步增强整体性和指导性,优化课程实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更加注重学思结合,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走班制、学分制等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深化考试和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持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材的原则,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加大教育投入和学生资助
全面增加教育投入是推进教育公平的硬支撑。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4%以上;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4.61万亿元,全国多于2/3的省份建立了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标准和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普通小学、初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生均教育支出逐年提高;国家不断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为缩小差距提供经费保障。近些年我国十分重视专项工程投入,“全面改薄”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699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
学生资助是推进教育公平的硬举措。我国已经建立起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不断扩大资助范围,扩展资助领域,提高资助标准,全国共资助学生6.2亿人次,资助总金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成为一项举世瞩目的民生工程,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这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切实体现。
推进教育公平,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公平提供根本保证。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按照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加强教育公平路径的探索;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建构教育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上下功夫,将教育公平的理念贯彻于教育的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形成合力,进行长期艰苦奋斗和探索,全面开创我国教育公平新局面。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