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先机谋大局 产教融合促发展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工业重镇、交通枢纽以及商贸物流中心——柳州市。学校于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是一所以工为主,专业涵盖工、管、理、医、经、文、法、艺术、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部门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近年来,学校以“功成不必在我、担当必须有我”的胸襟气度,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把立德树人成效落实在新工科建设实践上,开启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探索之路,推动新工科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去。
一、立足当前、主动作为,布局新工科专业
学校确立强化新工科专业建设,以新工科建设引领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的专业发展思路。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瞄准广西经济和技术发展前沿,契合科技创新与广西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方向,布局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新工科专业。2013年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及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2017年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3个新工科专业,学校是全国第二批、广西首所布局上述3个新工科专业的高校;2018年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设新媒体技术专业;2020年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目前,新工科专业在全校35个工科专业中占比超20%。学校积极布局新工科专业,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为主动服务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赢得机遇、占得先机。
二、立足校情、顺势而为,改造传统工科专业
在积极布局新工科专业的同时,学校以特色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内涵发展、提升质量、辐射共享”为原则,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强化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培育新的优势特色,全面提高学校专业建设水平。2018年,学校7个传统工科专业获2018—2020年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基地(中心)建设项目立项,获得上级经费6200万元;学校配套相应经费,一体化推进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以及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凸显办学特色,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促进软件工程专业向新学科专业发展融合,该专业通识教育模块开设培养工科分析能力通识课程,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为其今后在岗位开拓创新打下基础;在专业教育模块,开设培养专业能力的系列专业课程,使其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领域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创新素质;在专业方向模块,增加“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方向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网络空间安全保障能力,并具有优秀的创新素质和过硬的研发能力。经过改造,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工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使传统优势工科专业焕发新活力。
三、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交叉融合是新工科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为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向各领域渗透的趋势,加强信息技术类学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融合,在非信息技术类专业开设信息技术类课程或与信息技术交叉的课程;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趋势,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学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融合,在医学类、管理类等专业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通过合理调整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促进“理工”“工工”结合、“工医”“工管”交叉,培养具有跨学科、跨产业、跨界别整合能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以土木工程学科和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例,针对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国内区内土木工程企业对具有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报告,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关于数据挖掘技术课程,与泰迪公司联合开发教材及课件,提升学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科交叉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面向未来、主动谋划,推进多方协同育人
顺应新工科建设的需要,立足自身优势与办学特色,学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依托与柳州市政府部门和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董事会制度,不断引入优质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引入知名企业,打造新型产业学院,协同培养新工科人才。2016年,学校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广西科技大学启迪数字学院”,建设数字技术产业应用型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首家数字学院;2017年,与贵州威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建“广西科技大学宏达威爱科技学院”,培养虚拟现实领域专门人才;2018年,与柳州市政府部门、洛客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广西科技大学洛可可设计学院”,共同打造工业设计城。通过共建共管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学校以培养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立“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课程共设、教材共编、就业共助、项目共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人才。目前,学校产业学院规模不断壮大,在校生超过2300人。
继续推进“校—企—校”协同育人。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主导的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先后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合作开展自动化、机械工程、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个专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试点项目,并与企业合作,集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凝聚多方力量,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由产、学、研等主体投入知识、技术、资本、管理等差异化要素,构建融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于一体的集成化平台,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理论研究有进展,实践探索不停步,办学模式成效获好评
结合学校实际,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018年学校秦小云教授主持的“‘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育部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2019年李思敏教授主持的“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立项。两个项目主要以学校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为研究内容,以启迪数字学院为实践对象,促进启迪数字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中开辟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学院执行三维导师制——领域专家、项目经理、职业导师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从知识、技术技能、职业素养全方位培养学生。引入清华科技园管理与服务模式,成立“广科大启迪数字科技园”,开启线上、线下两种运营模式。线上通过“柳企云”(柳州市小微企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打造柳州市小微企业普惠化大数据服务基地,服务柳州市小微企业及在外经营的柳商联盟成员;线下入驻企业以研发类为主,重点吸引环保新能源、医疗大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板块的企业入驻。以“广科大启迪数字科技园”为依托,先后建设了一批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校内外协同育人基地,并建设了大学生孵化器创业园。学院建立O2O远程直播系统,通过该系统引入优质行业导师实时对接线下课堂,加深学生对行业动态的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次邀请大数据、网络安全领域专家在北京互动直播厅为学生授课,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行业前沿资讯、与业内专家进行互动。
2018年2月23日至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部门领导到启迪数字学院视察调研并指导工作,对启迪数字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成绩给予高度肯定,要求柳州市要把启迪数字学院大数据成果和大数据应用型人才与当地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改变传统产业形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表明,学校新工科的探索与实践优化了本科专业布局,促进了专业内涵发展,提升了专业水平。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先后通过了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临床医学等4个专业纳入本科首批招生;车辆工程等1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别和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汽车拉力赛、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数学建模等学科类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攀岩、手球等文艺、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学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促进了学校工程教育与产业界持续的能量转换。学校将继续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强化特色、改革创新、合作共建等途径,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争取早日建成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西科技大学 李思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