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内涵式发展 培育应用型特色
近年来,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征程中,四川工商学院厚积薄发,捷报频传,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2020年3月19日,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了校友会2020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国西南地区共有3所民办高校跻身全国百强行列,四川工商学院位居西南地区民办大学排名之首。这是学校自2018年以来,连续3次荣膺中国四星级大学美誉,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行列。
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坚持“植根地方、应用为径、产教融合、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瞄准目标,抢抓机遇,拼搏竞进,始终不渝,推进内涵发展、转型改革和特色建设。
办学思路定新位
顶层设计明方向
办学思路是引领高校改革与推动转型发展的灵魂,顶层设计是学校发展总的指导思想。2016年,学校被列为四川省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抓住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制定了“一二三行动计划”,确定转型发展的思路、目标和12个方面的工作任务,52个重点建设项目,投入建设经费300余万元。以典型引领全面推进学校转型改革,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2017年,经过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门专家组督察评估,学校被考核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优秀单位,标志着学校转型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办学思路实现4个转变(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来、转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来、转移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上来、转移到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上来)。人才培养实现4个对接(对接生产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区域经济,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对接“双创”教育,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对接民办教育,激发师生内生动力)。服务地方实现4个融合(融入眉山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地方人才培养、融入三苏文化产业、融入科教精准扶贫)。创新创业践行“三联四融模式”(三联:产教联合、基地联盟、培养联动;四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校内平台与校外平台融合、导师队伍与学生队伍融合、科技研发与培育孵化融合)。转型发展推进“四大建设工程”(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创业工程、改革保障工程)。同年,四川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研讨会在学校召开,校长夏明忠教授作了《推进转型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四川工商学院转型发展经验交流》的主题报告,获得与会高校的一致好评。
内涵发展寻路径
创新教育提质量
“坚持内涵建设,培育应用型办学特色”,成为近几年四川工商学院的坚定信念,也是给自己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更高更准更接地气的要求。学校围绕内涵式发展,破解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落实“四个回归”、振兴本科教育等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启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的新起点,也是教师队伍转变观念、不断学习的过程。提出了修订的六大原则(凸显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组织高校同行专家、企业行业专家评审,征求师生建议等环节,完成了35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二是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专业进退机制。出台了《四川工商学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实施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近两年,停招直至撤销2个本科和12个专科专业;实施校内专业自评,已完成25个专业的校内评估工作。三是开展课堂教学革命,实施教学质量年提升计划。制定了《课堂教学建设实施细则》《课堂教学师生“十不准”》《清除“水课”、打造“金课”教师“十必须”》和《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度,开展“严把五关口,打造金本本”专项教学大检查,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变“三中心”“三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推行“N+1”考试改革。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完成202间现代教育技术智慧教室的建设工作。
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共建有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民办高校特色重点专业质量提升计划专业、2个省级双一流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2018年6月,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学校举行,全省43所民办高校校长和专业带头人共计150余人参加,校长夏明忠教授作了《因势而新、因时而进——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主题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学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具体做法。
培育特色兴突破
理实一体创品牌
要解决办学模式同构化、办学标准同质化的问题,必须走新型的发展道路,推进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强调办学特色。学校彰显四大办学特色(“以文育人,德才兼修”“校地合作,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赛一体”),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成长、课堂教学、服务地方以及应用型办学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应用型办学特色。
学校创建于府河源头,根植于岷江河畔,千载诗书浸润校园,三苏基因根植工商。围绕三苏文化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提升师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塑造师生的书香心灵气息,打造“五位一体”的三苏文化校园。学校与眉山市政府部门签订了《眉山市科技创新合作联盟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搭建“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的互利互赢平台,双方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科技成果。学校推行“1+X”校企育人模式,与中兴通讯公司、美利康公司合作共建“中兴通信学院”和“美利康游泳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四减四增”,设置技能专周,搭建“理实一体”实践平台。与四川红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78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实训贯通”,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教赛一体”创新创业实践,将各类学科竞赛的内容嵌入到实践教学,制定了《学科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了1.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科创实训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该基地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省级众创空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创业飞地服务站”等。近年来,学校师生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00余项。学校被四川民办教育机构授予“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服务地方促成长
科教扶贫担责任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学校积极开展“两转、两化”工程,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青神竹编产业园区共建“一带一路竹艺文化发展联盟”,成功地把青神竹制品销往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帮助青神竹编外贸出口实现了海关数据零的突破。开展技术攻关与服务,承担或参与眉山各级各类研发、设计、运营、孵化等项目17个,44名专家教授进入眉山市各级专家人才库,完成各级“三苏”研究课题17个,参与实施丹棱县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的课题立项328项;师生申报专利240余项,获项目经费近500万元,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贡献了力量。
学校积极投入地方扶贫工作,制定实施了“四百”帮扶工程。两年共组织350余名师生深入盐源,“下乡”活动80余次;开展培训24期,培训人数达420余人;组织110名教师与118个贫困学生“结对子”,开设暑期留守儿童补习班5期,开展交流活动240余次;“以购代捐”270余万元,捐赠物资50余万元;组织60余名(次)“教授专家团”推广马铃薯、荞麦等作物新品种20余个,“非化学”苹果种植2000多亩,取得500余万元经济效益;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实现电商服务近300万元。扶智与扶志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助力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彝区扶贫之路。学校精准扶贫情况被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综述报道,将学校的扶贫经验和做法向全省高校推广。被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门评为“2018年度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以及“2018年先进定点扶贫省直部门(单位)”。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湖平好扬帆。2020年3月16日,四川工商学院教代会再次擘画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实施“三四五”工作思路。新时代、新机遇、新作为、新担当,四川工商学院正逢其时。董事长王六章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四川工商人正以“同心同德,励志弥坚”的精神,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雷晓斌 沈玉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