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州区: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刘银燕)土豆饼、山药豆沙糕、猫耳朵、鸡蛋馍饼,安徽省阜阳市文峰小学梁小朵同学在这个春天成了家里的主厨,鼓楼中心校的方子轩同学包揽了家里的洗碗工作,戏称自己就是一台“无情的洗碗机器”,袁集镇中心校的农村学生们下地干起了农活,有模有样……爸爸妈妈们纷纷感慨,加长版的假期让他们看到了更懂事的孩子。

    如何赋予劳动更系统更科学的教育功能?多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各中小学校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科学教学,把劳动教育融入文化环境建设、融入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家庭教育中去,使劳动教育能够人人、时时、处处开展。

    在全国抗疫的非常时期,颍州区教育系统以“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等方式回应“战‘疫’大考”,在注重学科知识、体育锻炼、防疫教育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这个假期中必须帮助家长完成一定量家务、厨房、自理等劳动,引导孩子们进行劳逸结合的居家劳动实践,形成与战“疫”状态相融合的生活与学习方式的“居家成长”。

    莲池小学设计了“家政小能手任务清单”,鼓励孩子们从学习家政入手,在学习之余全面参与家务劳动,从叠衣服到打扫房间,从择菜到学习做饭,从擦桌子到帮助家人洗衣服,从家庭消毒到家庭垃圾分类,让孩子们以劳修德、以劳益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全面发展。在老师的鼓励下,阜纺小学的孩子们组成一个个战队,每天在家校群里“打卡”上传各种参与劳动、学习劳动技能的视频与图片,老师们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宅”家跳绳小能手、“宅”家做饭小能手、“宅”家收纳小能手、“宅”家消毒小能手……在老师的表扬声和同学们的鼓励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成就感,成功地将承担家务劳动转化为“深度的、真实的自主学习”。

    “劳动教育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教育。”颍州区教育局局长白莽介绍说,颍州区各学校丰富、有趣的劳动课程、活动设计,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了生活的体验和乐趣,也掌握了未来生存的必需技能。

    最近一段时间,“今天你下田了吗?”成为阜阳市袁集中心校学生们的“打卡”话题,战“疫”不误农时,学生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劳动,挥舞锄头、栽培幼苗、学习农作物栽培知识,参与到家庭的农业复产复耕工作中去。用最真实、最有意义的行动,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学生的使命。

    阜阳市第十五中学让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要求学生在假期里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与生存技能,换灯泡、换保险丝、修漏水的水龙头、学习使用家庭灭火器、遇到突发状况如何顺利逃生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将学生的生长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阜阳市文峰中心校老师们定期带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参与交通路口执勤,帮助环卫工人进行垃圾分类,到儿童福利院、老人院义务劳动……

    根据多年来的劳动教育探索经验,颍州区学校均认识到:劳动教育并不简单是一个“劳动”课的问题,更是一项重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工作。为此,颍州区教育局推行劳动教育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重在教学生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从劳动与生活、学习、成长三个维度去打造出一套有明确育人目标的优化课程体系。

    阜阳市汇鑫小学的劳动教育课采取项目式学评形式,以“职业体验”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跟随父母或者长辈亲戚朋友去其工作单位参观学习。阜阳市六里小学的语文、美术教研组整合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在“话题式学习”的指引下,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设计实施了以“发现·厨房中的美”为主题的系列课程,黄瓜变身杨柳枝、胡萝卜化身烈日、洋葱绽放成荷花……

    “从‘劳育’走向‘五育融合’,从‘活动’走向‘劳动课程’,从‘单一’走向‘综合育人’,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大门。”白莽说,目前颍州各学校的劳动教育已经突破了课堂边界,让学生走出教室,投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给学生发展提供成长的肥沃土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