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初中的文化恒道与文化赋能
青青富乐山,粼粼涪江水。在中国科技城绵阳之东的游仙城区,一所初中学校赫然提出:给孩子亿万财富,不如让他拥有伟大的尺度与视野。学校始建于1997年,22年来已从单栋大楼、百名师生到一校三区、万名师生。校长廖聪寿是全国基础教育百佳杰出校长,他带领教职团队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勇于接轨时代眼界、接轨人才需求,为下一代迎接新时代和全球化奠基。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美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校本建设重点实验学校、全国群众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绵阳市“十大名校”等荣誉数百项。这就是巴蜀百姓有口皆碑、学子们引颈向往的“川派初中名校”——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
清晨7点,富乐中学每一个朦胧的晨曦,风雨或朝霞,管理团队已在门口整齐地列队,迎接师生的到来,相互示意,用阳光的微笑开启学校生活,这成为富乐很独特的风景。22∶30住校生熄灯就寝后,校园的喧嚣归于宁静,干部们才陆续离开校园。这并非一朝一夕的早七晚十,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生在校的每一天。“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廖聪寿校长的理念是:面对这所一校三区的万人体量、近200个教学班的学校,依靠人或制度的强制约束,是无法实现有效领导和管理的,唯有营建学校文化,激发出管理团队源于内心对教育的敬重,对师生的热爱,对“无我利他”奉献品质的认同,才能更好地赋能师生自我管理、自主成长,实现学校育人品质的螺旋式递进生长。
文化建设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如同春风春雨,不仅可以点亮他人,还可以化育自己,进而化育群才。恰如荀子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位教育专家认为: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为了更加显性,富乐教育的公办校区富乐中学把文化理念归纳为“富德强心、乐学固本”8个字,民办校区的富乐国际学校定位为“德富四海、才乐天下”。结合富乐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富乐人从文化恒道和文化赋能两方面进行了教育探索。
强心固本 文化恒道
文化恒道是固本溯源。恒是回归和遵循——是唤醒教育初心,回归育人的原点;是遵循育人规律,习得教与学的技巧。恒什么道?坚守学校教育之道,坚持学生发展之道。道在哪里?《辞海》中道的释义指向路、方法、真理和技能等。教育1.0时代,生产力以农耕为主,知识呈讲授式传授,师者保持绝对权威。教育2.0时代,生产力以工业为主,知识呈垄断式传授,教本理论绝对权威。教育3.0时代,信息技术、社会交往方式导致生产力爆炸性进步,知识获取呈现多元化、多渠道,师生教学相长,人人成为学习者。学校教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进化,虽然教育新模式此起彼伏,但知识的传承始终不变,育人方式的创新改良成为主旋律和必行之道。
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很多教育人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追问与敬畏,总是嚷嚷新模式、新革命,却忘了模板在哪里,革了谁的命。古人谈六艺、谈君子,我们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谈立德树人、触类旁通,都是建构在时代特征上的人才需求。先贤孔子的有教无类,开拓者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先育心,杜威的生长即教育,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原则……东西方的教育先辈用毕生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总结出一条条精辟的教育规律,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让教育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一入行就得以先知先觉。富乐教育认为:作为校长与教师,如何让传统美德得以历久弥新,如何让教育哲学运用生生不息,如何让时代精神成为价值引领,是文化恒道的重要课题。
富乐教育的文化恒道上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载体是德育、课程和环境等。以此为导向,文化恒道的德育体系设立“三阶六段式”主题范式,通过科技节、话剧节、劳动节、体育节等活动创新展开。初中三阶针对核心素养设立六段主题课程:习惯与方法(新生)、伦理与契约(德)、科学与创造(智)、强身与强心(体)、审美与同理心(美)、谋生与生涯(劳)。文化恒道的校本课程由校内3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和3个市区级的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发。富乐孔子研究会和陶行知研究会,已出品了《蒙学必读》《国学经典》《名著导航》等校本教材。名班主任工作室出品优秀成果《56号教室和我的教室》。校级明星教研组数学和理化组合著了《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VS杜威五步教学法VS富乐六步式高效课堂》等成果。
恒道,是基于学校的特点,尊重规律、把握本质,提取丰富的东西方传统文化精华,从教育先行者们的经验中汲取教育智慧,从而学用结合,守正出新。
富德乐学 文化赋能
文化恒道与文化赋能,前者是客观现实和规律,后者是主观能动性和路径,两者为递进关系,就是立德树人的目标不变,教育教学的途径可以因地制宜再创造,因材施教再提升。富乐教育着力从管理文化、队伍文化、学子文化三方面创新文化建设,赋能干部和教师,从而合力赋能于学生。
(一)管理文化——示范与引领,赋能外驱力。
富乐管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和而不同”“周而不比”,赋能干部“试、闯、保”。管理文化就是示范和引领,打造“风向标”,用“南风效应”带队伍从“他管理”走向“自管理”。管理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赋能外驱力。
外界说富乐教育的管理没法学、学不到。富乐校区多、老师多,上班不点名不打卡,人人具有契约精神。公办、民办两校的制度都绝对健全,也要公开学习。富乐管理文化的力量就在于:制度不上墙,管理不翻梁,尚方宝剑的妙处在于威严震慑、悬而不用。
经过年级组责任制的改良,富乐管理由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走向级部自治的扁平化、分布式领导。干部工作从宽度走向深度,精细化标准是:常规+长抓+爱心+创新=成功。富乐行政全员任课、跟班听课,带学科教研,重心下移,成长为卓有建树的行家里手。富乐教育推动管理者外驱力的创新法则是:级部自治,捆绑考核;周密去试,谨慎去闯;允许试错,不许再错。这个法则适用于课程体系建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生德育和安全卫生管理中,黄金法则是三个确保:确保平安、确保成长、确保发展。
为了避免管理者产生岗位惰性,学校会承接一些大课题、硬任务,行政干预到各级部,限时完成,从外部驱动干部自主创新、实干巧干。2011年,学校自主创新,在绵阳市率先试点“阳光体育计划”。师生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下午课外活动40分钟,外加上午的阳光大课间40分钟。为了强健一代人、强健民族的未来,学校把中学每节课45分钟缩短成40分钟,下达到各级部要求执行。不仅如此,还附加了一个硬指标——教学质量决不能下滑!改良之初,教师们很不理解,议论很多,公办学校只有5天课,扣掉大家的课堂时间,质量怎么可能上升呢?这就到了考验干部智慧的时候。“小改革,大困难;大改革,小困难;不改革,更困难。”我们先看结果:阳光大课间实行的第一年,学校参加绵阳市中考,实现了质量不降反升,绵中、南山重点高中上线从600人直接跨入700人,净增长100人,打破了部分老师的预言,此后每年重高升学率稳中有升,教育教学质量连续17年领跑绵阳市初中教育。
事物的开头和结尾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进行时并不简单。阳光大课间“克扣”的时间,富乐的干部团队用一个改革催生了另一个改革,那就是“富乐高效课堂”。目标导向——向40分钟要质量!各级部各教研组、备课组经过深入教研、碰撞出富乐高效课堂早期的六步式结构,严格规定课堂时间比例,精讲多练,早晚自习时间全部还给学生,授予学生学习方法和自主探究能力,结果不言而喻。
(二)队伍文化——学习与迭代,赋能内驱力。
富乐队伍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求同存异”“学习革命”,赋能教师“思、学、辨”。队伍文化就是提供杠杆,用“加油站效应”,让教师少走弯路,在成长之路上自然加速。队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赋能内驱力。
我们坚持用成长的眼光看教师,鼓励大家学习革命,此处是革自己的命。“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优于昨天的自己就是成长,优于过去的自己就是迭代。富乐新教师成长的六步式迭代为:新业务、新技术培训→资源库微课、《乐学案》导航→推门课、公开课研判→专家内培外引→富乐大论坛→学科联盟和结对共同体。
文化赋能是赶走教师职业倦怠和激发内驱力的更好途径。为了助推队伍成长,我们开展“名师工作室”、每周“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和每周教研“六知研究”(一要研究自己,做到“知己”;二要研究学生,做到“知彼”;三要研究教材,做到“知书”;四要研究教学,做到“知法”;五要研究考试,做到“知考”;六是校本教材集体研究,教材重新整合,做到“知创造”)。学校在过程中提供展示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派出学习、请进专家,并给予有资金、有空间的科研环境,以此随时给教师们加油、加动力,激发大家竞相绽放,各美其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