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艺考如何守好公平底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些改革举措,在疫情之下更是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闫磊凡说,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根植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正确的历史观,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基于此,并经过疫情这场大考,闫磊凡判断,先行通过考查考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进行初筛,然后进行专业考试,将成为艺考改革的一个趋势。

    “从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只有当学生有厚实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走得更远。”陈志文说。

    傅小青表示,“云”艺考带给艺术教学、艺考方式的思考和影响是深远的。

    今年艺考的另一大变化是省统考角色的强化。除美术类专业校考经历大“瘦身”,大部分高校选择使用省统考成绩外,其他部分取消校考的专业也调整为使用省统考成绩作为校考的专业成绩。

    “过去高校艺术类校考长期存在规模过大、效率低下、公平性受到质疑等问题。教育部近年来一手抓各省统考建设,使其已可以覆盖绝大部分艺术专业,同时力促缩小校考范围和规模。这些措施既保证了生源质量,又极大减轻了考生和家长负担,有力地维护了考生权益和高考公平。”胡向东说。

    在北京师范大学原招办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虞立红看来,省统考为改革录取模式创造了条件,在总结普通类专业实施平行志愿投档经验的基础上,部分省份已经在艺术类专业录取中探索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实践证明,‘省级统考+平行志愿投档’提高了考生志愿满足率和录取率,考生只须参加一次考试并合格,就可以填报多所招生高校志愿,不再需要赶赴每所高校参加校考,提高了高校专业选材的效率,大大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的压力和填报不当的落榜风险,也解决了高校招生‘大小年’问题。”虞立红说。

    如何更好地发挥省级统考的作用?虞立红建议,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需从国家制度的高度,从服务高校选材的视角,切实加强省统考的建设,包括优化命题、完善评阅规则、合理成绩分布、有效划定合格资格等,提高省统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满足高校的选材需求;要积极推进艺术类专业招生的批次设置、志愿设置和投档规则等改革,助力高校科学选材;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交流,积极提供详细的成绩信息服务,协助高校用好省统考、设好校考门槛。

    陈志文表示,从近年来招生考试改革的大背景看,政策调整的一个方向,就是把特殊类型招生的“笼子”扎得更牢、更密、要求更高,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保证公平。艺考是其中之一,恰恰也是影响面最大、涉及考生数量最多的。专业测试上,能不考尽量不考,校考“瘦身”,尽量利用省统考成绩等改革措施在疫情发生前就已经作出了大幅调整,疫情时期临时调整政策只是为了安全,继续遵循这个思路加码而已。

    “完善和优化艺术类招考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胡向东表示,一方面,举办校考的高校要始终将考试的公平性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充分尊重艺术专业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和不同专业招生的特点,使校考真正发挥出发现培育优秀人才的功能。

    专家观点

作弊一旦被发现 将失去考试机会

    如何维护艺考公平?教育部门特别强调了系列保障措施。除了利用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外,还将和公安部门充分合作,以做严格的身份甄别。更重要的是,支持高校在高考后再进行复核,甚至部分现场考试。其实网络考试,美国ETS这些年一直在做,尤其是对于偏远国家与地区,不宜设置考场的地区,ETS早就推出了网络考试的方式。与我们目前做法类似,一个系统考试,一个系统是视频监控,自动提交全部视频资料。可能一些人还存有侥幸心态,但要明白,先不说作弊第一步就会被挡住,一旦之前的作品、信息与考后现场测试信息不符,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作弊者将失去当年甚至未来几年的考试机会。

    (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志文)

在线测试 作弊问题可解决

    有网友担心在线测试不公平,如会不会找人代笔(配音)、作弊造假,以及学生使用的录制设备影响在线视频表现效果,而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据介绍,在举行在线视频测试时,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确认考生的身份,考生的视频上传之后,将随机从专家库抽取专家对视频进行评分,与此同时,还增加了被录取后的进校复查环节。每校都要明确详细的新生复核复测办法,对录取的每一名艺术类考生都要复核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一经查实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行为的,要依规坚决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