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4-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

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C

16.B

17.(1)运用意象:

王维诗歌中,运用“浣女”“鸡鸣”“水国舟市”“山桥行人”等意象,描写了巴峡自

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派安乐祥和的山乡风景。

郦诗运用“猿鸣”,杜诗运用“玉露”和“枫树”的意象,通过描写凄婉的猿鸣、秋天

的霜露以及草木,烘托出凄凉萧森的氛围。

(2)抒发情感

  王诗中表达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情绪,幸得巴峡山水之美,离愁别绪得宽慰。全诗哀而不伤,并不消沉。

郦诗和杜诗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愁苦悲伤的情感

【解析】

15.C项,“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不正确,结合诗歌背景和地理位置分析,应是“万家井邑出现”。

五、(2017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

广陵赠别(唐)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2.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3.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 B.雄起瑰丽 C.高亢豪放 D.明快俊逸

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C

13.D

14. 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

1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偶数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13.考查诗歌语言风格。李白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14.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答题要点是 “怎样抒写”和“临别情感”。

六、(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4.(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解析】

(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试题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

(2)心境又叫心情,具有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两句诗是解答本题的主要依据,还要

七、(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4.(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 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的题干是“‘江回

八、(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九、(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采地黄卖地黄

20.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试题为填空题,第一空要求概述前八句叙写的内容,第二空要求概述后六句叙述的内容。首先应读懂诗歌的整体内容,然后用简要的文字加以概述。

十、(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

8.第一问是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二问是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的前两联“汉水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意为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都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接着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在此诗中李白已对万里长江的风光作了一个全面的描绘:上游之秀丽,三峡之急险,中游之宏阔,下游之浩瀚,都有极生动之描写,可以说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这是其它任何诗人所作不到的。而其他诗人,由于局于经历所限,对长江的描绘也只能是一时一处、一鳞一爪的个别描写,虽然他们可能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