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
8.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
8.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尽显凄凉,而时至晚春,花枝已经凋残,风雨却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是在写残红满地,被泥水沾污,虽经风而不能飞起,比雨绕残枝,凄凉又进一层。凄风、苦雨、落花,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这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三、四句写雨
十六、(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
其置于不同的语境,赋予它了不同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内涵。韦诗中的“灯前”与郭诗中的“灯前”,就是两个情感内涵完全不同的相同场景。在韦庄的诗中,作者所置身的“灯前”是一个有隐含前提的典型场景,那就是作者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单漂泊。因此,作者所对之灯,正是传统文学艺术表现孤独主题的常用意象——“孤灯”,抒情主人公必然是独处的,必然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的。如李白《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戴叔伦《客中言怀》:“夜雨孤灯梦,春风几度花”,正与韦诗中之“灯前”相似。在诗中,作者一梦初醒,梦境如何,诗中没有交代,但应依稀萦绕于脑海之中,但“惆怅起来山月斜”,此“惆怅”必与梦境相关,而醒来后所见的孤灯,也必有助于唤起浮现于梦中的内心深处的情思。可以想见那一刻的情景:梦里不知身是客,而梦境已经离去,只是恍恍惚惚还有一点踪迹存留,能让作者更加意识到自己是他乡游子的,只有这个“灯前”的场景吧。而郭震笔下的“灯前”则完全不同。郭诗题为《宿渔家》,应该也是身在客中,但在郭震眼中的的情景,却是水上渔家虽然清苦辛劳,但一家和睦同居,其乐融融的温馨生活图景,这里的“灯前”,带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是愉悦,是家的感觉。宋高翥《清明》中的名句“日落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正是以“塚上”的凄凉,来反衬“灯下”的欢娱。
十七、(2013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艹频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艹频洲烟雨:指长满艹频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9.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词的下片写闲逸生活,末两句表现出陆游不羡虚荣的可贵的兀傲态度,自是其人格高尚的闪光点。“镜湖原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一结乃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词的最高音。陆游借用唐玄宗赐贺知章镜湖一曲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昂藏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皇帝的赐予?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指到最高统治者,它把通篇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出,故一出即振动全词,声情激越,逸响悠然,浩歌不绝。张镃《南湖集》自注云:“陆丈赴官,陛辞日,上曰:‘严陵清虚之地,卿可多作文。’”《宋史》陆游本传也说:“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陆游《严州到任谢表》则说:“亲降玉音,俯怜雪鬓。劳其久别,盖宠嘉近侍之所宜;勉以属文,实临遣守臣之未有。”倘若这正是词中“又何必君恩赐与”一语之所指,则陆游之高风傲骨更令人敬佩。
十八、(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解析】
9.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诗对梅花的直接吟咏主要集中在颈联和颔联,突出梅花不畏寒冷的傲骨,与月光辉映的幽姿,以及其身上所蕴含的浓厚人文意蕴。除此之外,诗的首联与尾联,则是通过梅下徘徊的诗人形象,突出本诗的情感线索,以表现梅花之清韵高标,令人魂萦梦绕,难以忘怀。诗的开头就点出了作者的情感基调“惆怅”,而竟日曳杖“绕去来”则是对“惆怅”的进一步阐发。不过这种惆怅究竟是从何而来?毕竟不得而知,但与梅有关却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到底是梅花的清高孤傲唤起了作者自己因孤介独守、不同流俗而与世相违的感慨,还是“折梅寄江北”的记忆触动了作者铭刻于心底而不能显露的相思之情?作者不打算给后世的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只是说,梅花引起了他的惆怅,这惆怅很不容易排解,宛转低回,欲语还休,抬眼望时,不觉日色已暮,昏鸦乱飞,已是到了回去的时候了,那就回去吧。全诗以日暮独归戛然收笔,那欲吐未吐的的情怀仍在郁勃回旋,令人回味无穷。诗的感情是平淡的,但平淡感情中渗透着沉雄之气;结尾也是平淡的,但平淡的结尾使得全诗的沉雄之气引而不发。所谓“沉郁顿挫”,既在于发,也在于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