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12-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理解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分析母亲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本文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题旨 
  2理解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 学习情感的处理之节制胜于放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人都领略过《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异想天开,汪洋恣肆的放浪笔调,而他的另一部作品则“显示一个优秀作家内敛的功夫(余华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礼拜二午睡时刻 
二、初读感知: 
  1、 概括故事梗概 :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1---14小说开端      祭拜途中
 
  15-58小说发展      神父交谈
 
  59-70小说高潮      准备祭拜 
  2趁机解决是不是小偷。可引导学生看儿子被杀杀那段,“疲惫,有气无力”和说“我的妈呀”等说明可能没有偷。小偷偷东西一般是有准备的。另外可让学生找出母亲对儿子的评价并朗读。 


三、分析母亲形象 要求联系原文加以分析。 

1、礼拜二午睡时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幸福快乐的时刻,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不见得兴奋,这个人是谁,她做了件什么事? 
明确:母亲   祭奠当小偷的儿子     显得很镇定 
2、母亲的镇定表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她脸上露出……神情” 
     叫女儿“尤其不许哭” 
     与神父妹妹的对话 
     介绍自己的情况 
     介绍儿子的情况 
     勇敢的面对世人异样的眼光 
思考:为什么母亲在痛失儿子之后没有任何过激的表现?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明确:她的儿子是小偷,她是小偷的母亲,她不可能表现出来,也不能表现出来,没有人会给予她同情 
      她深爱她的儿子 
3、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明确:她顶着世俗的压力来为儿子扫墓 
      她认为儿子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很听我的话”“每吃一口饭……那个样子” 
      去为儿子扫墓,这是个很少人会来的地方(锈迹斑斑的钥匙可以看出来) 
母亲伤心吗? 
明确:伤心  “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强忍泪水的表现) 

4、分析细节,品味母爱。(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

问:小说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母亲的?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细节描写(语言、神态) 如: 
   〓在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母女俩沿着杏树荫悄悄地走进小镇,尽量不去惊扰别人的午睡。 
  〓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 
   〓她透过纱门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小女孩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 
  〓“谢谢!”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 
  〓 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
  明确: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细节的刻画
 
         贫穷、苦难、坚强、伟大、镇定 
  法国谚语:“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5、这样一个活得那么苦的母亲(不仅是生活而且还有精神都很苦),人们是否理解她,同情她呢? 
明确:女儿——解开左脚的鞋扣……也用脚跻拉的鞋——不理解 
      神父兄妹——两句“等到太阳落山”——逐渐理解 
      世人——围观——不理解 
为什么在知晓世人的异样眼神后,母亲还能无所畏惧、镇定勇敢地面对他人的议论 
明确:母爱的伟大 
对比课文以及前文介绍的照片,哪个母亲更令人同情?为什么?
6、研读母亲克制自己情绪的语句,体会作者节制的叙事方式。 
  例①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明确:用坚强克制悲伤。 
  ②“拖鞋穿上!” “梳梳头!” 
    “你要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分析三个感叹号的作用) 
  小结:临近小镇,心中悲痛又矛盾,用命令的口吻克制自己的脆弱,所以在语调上显得特别强硬。 
  明确:以命令克制脆弱 
  例③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对话 
  明确:以执拗克制激动 
  例④母亲是如何重复地说自己是小偷的母亲的?请说说她说这些话的神态。 
  小结:这是一位坚强隐忍的母亲,当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流言蜚语时,爱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呀! 
  明确:以平静克制愤怒 
  例⑤母亲是如何神色自如的回忆儿子的? 
  好人、听话、吃苦 
  明确:以回忆克制痛苦 
  教师小结:马尔克斯显然不想煽情,只是想克制地叙述一件本身无需渲染就令人震撼的事情,也许对这样的一位母亲煽情只是一种罪恶。但是,从她简单的言行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妇女内心隐藏的悲痛是多么刻骨铭心。也许你可以隐隐感觉到,这个妇女表面上平静地就像大地,但是内心却犹如地底下的熔岩,奔突激荡。镇静的背后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明确:课文中的母亲    节制胜于放纵  

书:儿子:很好的人、听话、吃苦 
     母亲:慈爱,自尊,坚强,面对苦难的生活,拥有一种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与有力的抗争精神。 

四、神父形象 ————分析神甫的三次劝告,体会劝告背后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 
①当母亲说到“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我是他母亲”时,神父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明确:脸刷地红了……头上开始冒汗了……咕咕哝哝地说 
  暗示着母亲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②找出神父几次劝阻母亲去墓地的话语并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A“天太热了,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呢?”—— (背景:神父透过纱窗望了望万里无云的明朗的天空) 
  小结(结合背景分析):这是一般的家常搭话,是一个神父对一个普通母亲的问话。 
  明确:普通问候 
  B“等一会走吧” ——(背景: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一看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 
  小结(结合背景分析):神父对这对母女充满了关切,他为了避免母亲受到伤害,才提出建议。 
  明确:关切的劝阻 
  C“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 
  小结(结合背景分析)神父试图相劝却又无能力,但可以看出神父心中道德的天平向母亲倾斜。 
  明确:无奈的劝阻 
神父善良,富有同情心,能理解源于贫困,而从这贫困里锻造出来的自尊的高贵。 

五、主题分析 
1、母爱的伟大我们无以辩驳,但是自恃拥有伟大的母爱就可以挑战世人的道德底线,就可以无视儿子是半夜潜入别人家的恶徒,就可以忘记羞耻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吗? 

我告诉过他不要偷有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解析:不相信儿子是小偷。(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误解) 
2、儿子是小偷吗? 

是。证据: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  响起了金属的碰击声。

不是。证据:教育,拳手
3 面对这样的一个小偷,母亲为什么还能如此大言不惭地声称儿子是个好人?受到审判的应该是谁呢? 
补充叙述1934年发生在美国的奶奶偷面包喂养孙子受审的事件——文中的母亲不是被审判的人,而是一个审判者形象,她以自尊、坚忍的精神在拷问上镇上的人的灵魂。 
 4、小镇上的人是些怎样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