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积累
感受
思考
发现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在矛盾冲突分析重点人物形象。学习评述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学过程(2课时)
第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关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但司马迁却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西晋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这种评价。相信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也会对荆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简介
四、扫清阅读障碍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6.图穷而匕首见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6.秦王方还柱走
7.诸郎中执兵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可以(之)解
欲与(之)俱(,
为之奈何?:对它怎么办呢
前为(之)谢曰:
使(之)毕使于前。
而卒惶急无以(之)击轲:无以: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鲰生说我……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轲自知事不就
故人具鸡黍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