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之十四:教师作业“下水”的意义
目前来说,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不行,但是,如果作业太多了,或者作业设计不合理更不行。 作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进而形成能力,其指向是考试。虽然上边一直提倡布置创新性和实践性作业,然而在当前的背景下,这往往是一种美好的想像,尤其是在中学。作业很重要,谁都知道,可是在教学实际中却存在三种尴尬: 一是作业量多而效果差。减负的呼声很高,落实起来却难。现在戴近视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电脑的原因,但恐怕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作业多,户外活动少,晶状体得不到调节;不少颈椎出了问题,书写水平迟迟提不上去,坐姿无论怎么抓都不见成效。板子都应该打到作业量上去。 二是简单机械,学生不感兴趣。不管哪个学科,除了“写”就是“背”,缺乏思维含量,少有挑战性。没有在课堂上学会的,要做,已经在课堂上学会的学生,也要做。一刀切的布置方式让学生兴趣索然,应付和抄袭成为常态。 三是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形成鲜明的对比。晚上和周末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得质量一般较差,课堂上限时完成的练习,质量一般较好。即使到了高年级,面临毕业,此类问题依然。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作业本身的价值。 由于学校考评的方式,导致绝大多数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出发点是自己的“学科成绩”,而不是“学生成长”。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外时间这块”蛋糕“便成为老师们瓜分的对象。不论是此消彼长,还是强势老师对弱势老师,反正到最后都变成了“用作业抢占学生课外时间”的恶性循环。以至于到后来,“布置什么”和“怎样布置“倒成了其次:关键是要用作业占住学生的时间。 鉴于国情,取消家庭作业似乎不太显示,而近期让作业的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难度也不小。如何让作业的数量减下来,质量提上去,实在是一个颇费些脑筋的问题。除了寄希望于老师的”爱“与”责任“,基于”教育是良心活“的考虑,让老师在布置作业前先”下水“是有必要的。 只有老师先把相关的题目做一做,才能确定”完成时间“和”难度“”有效性“等因素,在选择的时候也便有了针对性,扣除老师本身的做题速度和解决难题的时间。一般来讲,老师能够用10分钟完成,学生大体上要在20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以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可以在进行作业讲评时更有的放矢。 所以,老师”作业下水“,不仅是一个态度和责任问题,更是提高作业质量的有效措施。如果能实施,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当前学生作业中的许多弊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