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温州二中 朱莉艳
2012年4月,我有幸成为温州市杨晖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一员,与大家在一起,在班主任的成长之路上,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一路收获。而今,两年时间飞逝而过,工作室导师、学长、学员之间的情感却日久弥深,回忆工作室学习的点点滴滴,心中仍倍感激动和荣耀。
一、一路成长,收获“视野”
两年的时光,我有幸在名班主任工作室这个宽阔的平台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老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聆听了许多专家、同行的报告。
2012年4月18日,在温州市鹿城实验中学我们聆听了潘建中院长的《有效教学之研究视点》指导讲座,独到的见解,生动的例子,风趣的语言,让我深受启发。12月28日,我们到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观摩市首期名班主任高级研修班结业展示活动,瓯海中学郑小侠老师的《垂范教育》、永嘉中学叶晓凡老师的《让动力溢满学生的身心》、项延唐老师的《做一个播撒阳光的使者》等等老师的发言精彩纷呈,导师们点评激情洋溢,会场掌声阵阵阵。13年4月17日,我们聆听了导师杨晖老师的《以文化人,以智启慧》专题讲座, 5月29日我们聆听了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副院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郑平老师的《班主任的专业与实践》的讲座,他们的讲座不仅充满知识性,而且还充满趣味性,为我们带来一次次精神的盛宴。6月28日在温十二中,我们聆听了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陈素平老师的“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的讲座。陈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结合了教学实际,使我们能有可行、可用、可学之感。11月4日,我们还在温州三中聆听了马琳老师的以“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与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沟通并分享彼此的心理状态和心灵感悟。12月26日上午,我们在温州中学新疆部聆听了来自南京市六中陈宇老师的报告——《班主任思维的建立》。陈宇老师的报告高屋建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讲的就是我们班平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很接地气,既给人思维上的启迪,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让人模仿、借鉴。陈宇老师对教育的用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参加工作室第13次活动暨去南京师大参加为期6天的市首期骨干班主任研修班第2次集训。来自南京教育界各个层面的专家为学员们进行精彩的讲座,向学员们传授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了很多教育的建议。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张之沧教授就“教育美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向学员们传授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华老师以“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和辅导”为核心内容给学员们提了很多教育的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建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高层次的讲座“班级领导力与班主任素养”;全国班会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袁子意老师以“班级资源开发和整合”为主题的讲座,注重与学员的互动,精彩纷呈;江苏省优秀班主任石菁老师以自己的从教经历为线索,现身说法跟学员们分享了“梦想就是这么简单”的教育之梦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殷飞教授从“从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这一角度为学员们答疑解惑。他们的精彩报告,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相呼应中获得对班主任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开阔了我的精神视野,激活了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素养。
二、一路成长,收获“经验”
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是杨老师和学员交予我的最受用的班主任经验,是我此番学习的最大体会和感悟。
做一个有心人,学习实践。班会课的研究和实践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两年的时光,我听取了许许多多的主题班会课,杨晖老师的“让爱走到一起来”,留苗老师的“青春作伴好读书”,金翀翀老师的“Enjoy Reading”,杨海静老师的“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张政老师的“集体荣誉感教育”,王妙之老师的“相逢是首歌”,马琳老师的“心理活动课”,杨刘仙老师的“微笑给世界,自信给人生”,郑银杏老师的“让诚信之花盛满心间”主题班会课,温婷老师的《让自信成为一种习惯》,杭州树兰中学的《团结友爱、共创和谐生活》……这些班会有关于学习方法、有关于感恩、有关于行为习惯、有关于励志教育、有关于心理辅导、有关于意志品质,有关于团结互助等等,他们的展示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学生的风采,也同时感受到了作为学员的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上的细致和用心,更重要的是让我发现原来班会课也可以这样上,那么的丰富,那么的精彩,为我进行了引领。
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细心勤勉,认真踏实。同学们的踏实实践常常使我震撼,金翀翀老师围绕“好班主任”,讲述了她在接新班级时开学初的种种困惑,和老师们分享了她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和班级卫生工作的有效安排,从她那里我学会了“麻辣”教师的治班之道;温婷老师认为一个好班主任应该促进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她对学生的耐心和韧性让我好生敬佩;王妙之对孩子关爱与循循善诱体现在很多细节中,因为她的细节,她的班级越来越优秀;李洋老师结合自己与一位特殊学生的温情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三句台词”演绎的精彩。她认为教育需要等待,在等待中会发现很多意料不到的教育效果。在她身上,我学会“等待”学生的长大,学会在“等待中创造机会”、“等待中学会宽容”、“等待中感受成功”。从杨海静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双班委”管理制度,学会要通过全班一起过传统节日、集体生日会、感恩节班会等活动,形成感恩、团结的班级氛围,培养班级的凝聚力。从留苗老师身上我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家校关系,与家长、家委会要保持适当合理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也要防止事事被家长“牵着鼻子走”。从导师杨老师身上我学会了班主任工作一定要保持一颗柔软的心,将学生当成一个个天真无邪需要老师引导才能成长的的孩子,将工作当成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这样,广大的班主任才能在忙碌中显得从容,才能对工作饱满热情。她们的这些实践经验,都是我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的财富,是非常宝贵的。
三、一路成长,收获“内涵”
从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学习的那天开始,我期待着自己有些新的突破,盼望着一些新发展,可是学习回来后,我发现自己阅读得太少、思考得太少、实践得太少,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懒于反思、总结,才发现在不经意间自己错失了许多。于是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进取的方向——做一名有厚度的班主任老师,我努力实践着。
回顾两年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很多书籍。工作室的研修始于学习,重在深入,贵在践行。在每次活动中,杨老师都给我们送很多书,如《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魅力班会课是怎样炼成的》《教育是如此美好》《对教育失败说不》《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在杨老师系统地指导下,我阅读了大量的经典教育书刊,边看边学,边学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黑格尔认说:反思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工作室对我们学员每次活动有一个固定的要求是:阅读书籍要写读书心得,并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交流。从优雅小室的品茗到风景秀丽的户外阅读,工作室的学习和阅读让我从“陀螺式的忙碌”中停下来,思考工作的意义、价值、工作的方向;让我放空脑袋,开放心灵,打开耳朵,全神贯注去看、去听、去思。
读书让我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从而让我的教育更有内涵,更加美丽。
四、一路成长,收获“友谊”
此次参加工作室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十几位一线班主任,大家操着不同地方的乡音,带着各具特色的德育经验汇聚一堂。温州十大新闻人物杨晖导师,上一期工作室学长缪奇恩、项涨禹老师,我们学校的潘智敏校长,教育局的郑上忠老师,温州八中的徐斌华老师,还有来自温九中、少美校、平阳水头中学、温十七中、温州十二中、鹿城实验中学的李洋、董师师、郑银杏、杨海静、张政、杨刘仙、金翀翀、王妙之、留苗等优秀年轻班主任。在这个大家庭里,可以体会到家人的关怀与帮助。每个成员尽心尽力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与大家毫无保留的分享,对于每个人遇到的班主任工作困惑,工作室成员们总是尽心尽力的给予最大的帮助。在两年多的相处,兄弟姐妹之情悄然而生。懒人需要“推一步”。我是比较有惰性的人,需要推一步才会走一步。而工作室的机制,就是对我“推一步”的有效鞭策。在这里,我被推着去听课,认真写评课稿;在这里,我被推着去阅读,会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这里,我被推着去开课和讲座,主动与大家分享我的工作体会。现在回头看这段经历,发现我被推着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向前不断地迈出大步。
在工作室两年里,我特别感谢导师杨晖老师,整整十九次活动,每一次活动的筹备都是那么的用心。外表温文尔雅的她,面对学员校级任务和工作室活动经常发生冲突,面对我们有时经常性的丢三落四,她的脸上永远是温柔的微笑,没有给人任何的压力。其实我们深知作为一线班主任的她,背后需要为工作室付出多大的辛劳和独自承担多大的压力。“胸中容得下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正是杨老师的人格魅力,让工作室的每一学员在幸福中坚持心中教育的信念,在幸福中带给自己的学生阳光的爱心。感谢潘智敏校长,无论是平时的相处,还是外出学习,都会为我铸就无言的搀扶和鼎力的指点,给我莫大的安慰和勇气。在这个团队中,郑上忠老师,杨海静老师、李洋老师、董师师老师、温婷老师、杨刘仙老师……你们都给予了我很多。感谢各位,如此捧场,让我有幸遇见你们并为此画上圆满。
五、一路成长,收获“精彩”
两年时光里,在杨晖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平台上,我收获着一路的精彩。在学习期间,我满怀激情地对待每一项评比活动。一张张鲜红的荣誉证书印证了我孜孜以求的足迹,也为教育生活留下斑斓的色彩。我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被评为温州市级先进班集体;被评为温州市直学校市直先进团支部称号和温州市直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体称号;我被评为温州市优秀党员;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每年均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艺术》(兰州大学出版社)一书副主编;撰写的德育论文《荡起“史海”泛舟的双桨》获市直一等奖;德育论文《班主任工作中的“桥梁”——周记》获温州市中小学德育论文三等奖;《沟通使理解成为可能》在温州市家访手记评比中获三等奖;多篇德育论文在市直获奖;并多次在校外、校内和工作室活动中做有关班主任的讲座等等。
虽然工作室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但给我的专业成长带来的影响是长远的,感谢市教育局为我们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感谢导师杨晖老师为处在“高原期”的我带来一股清新的氧气,感谢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让我一路成长,一路收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