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迷思:如果不惩罚,孩子就会无所顾忌,变得无法无天?
我们都喜欢惩罚
天下所有的父母,好像不用教,就自动掌握了惩罚的这项技能,用惩罚来教育孩子。
习惯运用惩罚的父母相信:如果不运用惩罚,孩子会无所顾忌,变得无法无天。
所以,他们觉得惩罚对于教育孩子是必须的。孩子肯定要经历痛苦才会吸取教训,才会做出改变,才会进步。
但是作为父母,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经历:当孩子被惩罚后,他们还会继续重复同样的错误?
早上起床,该起不来还是起不来。
做作业该墨迹还是墨迹。
打扫卫生该不干净还是不干净。
我们的惩罚教育好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惯用。
惩罚可以及时的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惩罚并不能帮助孩子做出长久的改变。
惩罚的不良结果
惩罚能及时的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从长远看,惩罚却存在四个严重问题:
1、惩罚剥夺了孩子的责任感,需要父母的监督
惩罚不是引导孩子自己促生责任感和自律,而是依赖成人发起的任何改变,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父母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会自律,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然而惩罚依赖于父母的监督和管理。
当父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也许能学会控制自己,因为他们害怕父母的惩罚。但是当父母不在时,孩子便会变得无所顾忌,无法无天了。
这跟我们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你是想培养一个自我负责,不用父母时刻监督的孩子?还是想培养一个只有在父母监督管理下才是一个好孩子的孩子?
2、惩罚让孩子做的更差
你能回忆起当你受到惩罚,感觉不好时,却仍然能高兴地去做一些好事来回应别人的经历吗?
我想没有。
当孩子孩子受到惩罚,感觉不好,情绪消极时,他们不会突然就变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去做父母要求的事。
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被逼起床时,孩子会连哭带叫,让你给他穿衣服。
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去写作业时,他会拖拖拉拉,错误连篇。
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去打扫卫生时,他会随便清扫,打扫的极不干净。
惩罚只会制止不良行为,但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
与之相反,只有当人们感觉良好时,才会去做好的事情。
当孩子早上心情愉快时,孩子不用你叫就自己起床了,也许他还有心情帮你做个早饭
当孩子心情快乐时,他作业做到又快又好,不用你督促就快速完成。
当孩子哼着小曲打扫卫生时,孩子认真负责,打扫每一个角落。
3、惩罚转移了孩子对事件本身的反思
惩罚的效果是暂时的,恐惧和强迫只会促使孩子做出短暂的改变来逃避惩罚。一旦一个强加的惩罚结束了,孩子们的“服刑期”就满了,他们会感觉自己从自我责任中释放出来:我已经为我的错误承受了惩罚,我也不用再道歉反思。
比如小明伤害了小李,父母通过惩罚教育了小明。小明会觉得我已经为我的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所以我对小王不会感到愧疚。甚至小明反而会感到憎恨:因为是小李才让我受到的惩罚。小明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因为他已经付出了代价。他可能会想下次怎样做到隐蔽点,不会被父母发现。
惩罚让孩子把关注点从行为转移到惩罚本身,他们不在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对错,而是考虑如何避免惩罚。
4、惩罚破坏亲子关系
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喜欢惩罚的把。孩子也一样。
每当孩子被惩罚时,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家庭冲突激烈的时候,孩子哭哭啼啼,父母大吼大叫。
惩罚让父母跟孩子站在了对立面,让亲子关系紧张。而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