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翱翔的翅膀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的“一号工程”,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是高校安身立命的关键。多年来,学校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本着“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努力构建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打造人才翱翔的翅膀。
倾力培养带头人
徐丙垠教授,入选国家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选,是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2006年以来,主持国家“86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被聘为“十二五”能源领域国家科技重点专项(智能电网专项)专家组专家和“863”计划“智能电网高级分析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
张学义教授,200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获“发明创业奖”特等奖,被授予“山东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2年入选首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
赵玉刚教授,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40多项企业委托研制课题。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千名知名专家;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首批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
……
这些优秀带头人成长的背后,是学校倾力地培养和支持。
山东理工大学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25人,博士生导师19人。这些优秀人才大部分是各学科、专业的领军人物。
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品德高尚的学科带头人可以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早在2003年,山东理工大学就启动了“136人才工程”,目标是培养和引进10名在同专业领域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30名在同专业领域省内领先、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60名在同专业领域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经过两次遴选,共有61人入选该工程,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十二五”以后,学校又实施高层次人才“1252”建设工程。在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领域,通过“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创新团队带头人等重要岗位,培养和引进10名左右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20名左右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50名左右省内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200名左右青年学术骨干。形成由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四个层次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
2012年5月,学校建立起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制度,每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首席专家1名。学校对首席专家在聘期内给予学术活动补助经费,所在学院为首席专家提供科研等工作平台,配备学术助手;被推荐并成功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称号的除享受省拨经费外,同时享受学校首席专家的经费支持。经过遴选,赵玉刚等12人被聘为相应学科的首席专家。
为拓宽带头人的国际视野,学校还实施了“国外高级访问学者计划”,每年选派部分学科带头人到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做高级访问学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截至目前,共约140人到世界著名高校学习深造,综合素质和水平显著提高。
学校还实行校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学校领导结合工作调研、节日走访、召开座谈会或单独访谈等形式,向高层次人才通报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听取联系对象对党委、行政工作及学校重要决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高层次人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及时协调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倾力打造创新团队
2006年,张学义教授领衔的车辆工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以王兰美教授为带头人的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团队也获此殊荣。2009年,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团队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组建团队,形成合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9年,学校实施本科教育优质工程的意见,按课程群建设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按专业或专业方向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成为团队建设的重点内容。
2006年,学校出台创新研究团队支持计划,确定“低温挤压蒸煮技术的研究、应用及产业化”等16支团队为创新研究团队,“材料成型技术”等13支团队为扶持团队。创新研究团队资助期限为3年,实行年度报告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学校组织专家,按照团队建设目标进行评估考核,创新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大、合作精神强的创新研究团队可继续申请新一轮的支持;不合格者则淘汰出局,从扶持团队中按排名递补。2009年,经学校考核,16支团队均圆满完成建设目标。
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淄博市决定深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促进汽车交通能源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改善,而这与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服务面向正相吻合。2010年9月6日,学校组建了由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等学院的相关专家任传波、高松、邹黎、徐丙垠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分为整车及其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及其控制系统、电池及其管理系统3个研究方向,开始新能源汽车研究。历时5个多月,山东理工大学自主设计研制的新能源概念车诞生。学校也由此取得跨学科、专业组建团队协同创新的新经验。
倾力助推年轻人
2006年,申亮和纪洪芳夫妇自奥地利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博士毕业后,被学校作为优秀人才引进;2008年,他们被破格评聘为副教授;2009年学校实施《特殊津贴实施办法》,他们首批入选第一层次;2010年,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他们又首批入选;2010年,他们被破格评聘为教授,而这一年,他们才刚过而立之年,博士毕业仅4年;2012年9月,纪洪芳教授作为山东理工大学最年轻的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签约上岗,10月,又入选山东省高校首批首席专家。
申亮和纪洪芳夫妇的快速成长之路,是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缩影。
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助教制、专家跟踪听课制,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相关学院就为他们配备了教学、科研导师,先做一段时间的助教,在导师的指导下,快速熟悉业务,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独立上课后,专家不定期听课,随时进行指导。
为培育和造就在相关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拔尖人才,2010年,学校出台了《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经三次评选,有90人入选;2011年度对首批28人的考核结果显示:16人提前完成了聘期目标,14人主持国家项目,1人获得省级一等奖,1人入围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的遴选。
此外,学校积极推荐青年教师申报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自2007年实施此计划以来,学校平均每年有8名教师获得资助。近两年,学校共争取资金140余万元用于青年教师的培养。
如果你要翱翔,学校就为你打造坚韧的翅膀;如果你要奋进,学校为你提供宽广的平台。这,一直是山东理工大学努力的方向。
(范卫波 李义勇 崔乃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