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发展:着力提高高教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关键词:提高质量

  新闻眼

  3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以部署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提高质量为主题。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后,《高教周刊》“高端论教”栏目于4月16日和4月30日,先后刊登了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的署名文章《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在人才培养》,以及对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的访谈《提高质量:政府和学校如何破题》。此后,又从10月22日起开设“提高质量大家谈”栏目,刊出7期,分别以厘清概念、专业建设、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内涵式发展、强化实践为主题,请大学书记、校长、专家以及高校师生,从思想理念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提高质量应当树立五种观念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当树立五种观念:坚守学生本位,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内涵提高为主,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要正确处理大学精神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教育的三大职能相互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错位,把最核心的任务人才培养放在最次要的位置。要厘清观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核心任务这样的观念;正确处理好规模、速度与质量、结构的关系,把兴奋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内涵上来。如果成天考虑的还是继续征地、盖楼、扩大专业等,就很难有精力考虑提升质量。

  现在基本上提的是“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基本上是一个智力的要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好像淡忘了。我们社会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但拔尖创新人才跟“四有新人”是统在一起的,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能淡化这一点。教育规划纲要里面专门有这句话: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质量。要正确处理好普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拔尖创新人才不是规划出来的,更不能拔苗助长,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青年人的特点,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会有人才脱颖而出。

  以国际化助推质量提升

  【陈群】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现在,一方面,国际化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今天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已不再是一所大学、一个国家的质量标准,而是上升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水平”等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这就要求要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国际大坐标系上进行比较和检验。

  另一方面,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目标注入新的内涵。对于教育视野下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革,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劳动力跨行业的流动将会大大增加。为此,高等教育要建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能只对一部分学生开放,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受惠于国际化进程。通过交流生计划、海外实习项目、优秀学生海外研修项目、联合培养项目等多样化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国际教育的机会。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营造校园国际化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关键词:内涵发展

  新闻眼

  党的十八大站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起点上,面对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形势,提出要切实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外延发展偏重于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内涵式发展则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11月到12月,《高教周刊》邀请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就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师资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

  【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重视教学文化建设。教学文化是教学实践中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是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的内容、教学的方法,以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的精神气象和氛围的总和。课堂决定质量。必须倡导加强教学文化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不断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职业道德的养成,这应当成为高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总结宣传内涵式发展典型案例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一种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在体制机制上,依法继续深入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扩大高校内部各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引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话语权,支持各高校、各高校内部院系所基于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开展自主变革,增强高等学校和高校内院系所自主变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能力建设上,教育行政部门人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高等学校,学校的管理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院系所,了解高等学校在实施内涵式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和解决。对于学校和学院中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及时总结宣传。对于学校和学院建设中不符合内涵式发展要求的现象和问题,要引导反思,及时纠正,举一反三,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推动内涵式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协同创新

  新闻眼

  今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其中,部署实施《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是会议一大主题。5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在京召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同时下发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标志着以大力促进和加快推动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的“2011计划”正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是“2011计划”的工作重点。“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高教周刊》于3月26日和4月23日刊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及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的文章,并于3月26日起连续3期刊发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郑州大学协同创新的做法。从5月14日起,在“高端论教”栏目开辟“聚焦协同创新”专题,连续8期刊登大学校长、副校长、书记署名文章或专访,共同探讨如何实施协同创新。

  校企协同发挥各自独特优势

  【杨卫】浙江大学校长

  大学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是构建创新能力的重要模式。被作为全球创新典范的美国硅谷,其中演化出来的“硅谷模式”正是以校企协同创新为显著特征。校企协同创新何以可能?答案来自大学和企业各自具备的独特创新优势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点。

  大学的创新优势源于其知识人才的集聚和学术前沿的把握。首先是知识资源。大学是知识创造、保存和传播的机构。不同于企业的逐利本质,大学鼓励高水平的原始创新,所以能够形成引领产业创新的重大理论突破。同时,大学里源源不断产生的创新成果,形成庞大的知识产权空间,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其次是人才资源。大学是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的中心,能够为国家和区域创新提供至关重要的智力支撑。再其次是国际资源。大学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心,具有企业难以相比的国际创新资源优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新年寄语     下一篇:体制改革:关键环节力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