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留学回国的博士、青年教师周莹(左),在石油设备公司向企业员工了解生产流程。 学校资源与环境学院颜其彬教授(右),在野外实习基地指导青年教师张云峰了解矿脉。 学校督导委专家袁祥忠(前排左二)、陈良浩(前排左一)随班听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 “青年教师教学骨干资助计划”受助者、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祝效华在做实验。 “青年教师一堂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王扬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右)在指导青年教师、四川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李云涛作岩心分析。

  ■曹正/文 本报记者 张学军/摄

  日前,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通济镇龙脉山中,行走着一队特殊的“地质队员”。其中年龄最大的是西南石油大学71岁的颜其彬教授,在崎岖的山道上只见他一个箭步就跃上一米多高的山石。站在山岩上,颜教授用地质锤敲落一小块岩石,放到嘴边吹了吹,又用舌头舔了舔,对他身边的“徒弟”、青年教师张云峰说:“像这种新鲜的岩芯,就要通过吹气,甚至用舌头舔的方式,帮助我们判断岩石的构造。”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颜其彬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依然坚持亲临野外实习基地,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

  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把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化队伍结构,健全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青年教师队伍。

  像张云峰一样,学校为每名青年教师都选定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导师。学校还有一个由老专家、老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他们深入课堂,指导青年教师教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刚上岗的年轻助教要通过试讲、板书展示、教案评比、听老教师的课、进企业参加实践等一年的磨炼,才能正式走上讲台。有这样经历的青年教师朱红钧感慨地说:“原本以为当一名大学教师是一个轻松的活,其实要当好大学老师真不简单。”在四年里,朱红钧两次获得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站好讲台、上好课,学校坚持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一堂课”教学竞赛、“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评选活动,积极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实施“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青年教学骨干培养计划”、“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拓宽青年教师的舞台,营造更大的成长空间。

  随着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到位,学校涌现出一批青年才俊,他们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成为西南石油大学发展的生力军。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烈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郭建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林元华,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祝效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李勇明,四川省百人计划获得者李云涛、周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郭肖、王国荣……他们都是西南石油大学中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

  2012年8月,在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场上,青年教师刘洪斌博士代表四川省参赛,最终凭借优异的表现荣获一等奖。“如果没有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与培养,我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刘洪斌说。

  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学校下大力气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生活困难,启动了安居工程,修建了教职工学府小区,让青年教师住房有保障,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居、乐业、乐教。

  “作为青年教师,我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心。”去年刚从瑞士毕业回国的周莹博士感慨地说。他是学校“海外英才引进计划”的受益者,2011年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同时也是四川省首批“青年百人计划”中的一员。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杜志敏在全校青年教师大会上说:“没有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就没有学校的未来。作为高校,要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提供土壤和平台。”

  摄影专刊第670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