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师承瑞

  我常常想起我的父亲,常常回忆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岁月。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小学教师,教了30年的书,直至59岁时去世。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但也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听母亲讲,父亲一生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为此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1958年夏,县师范学校招生,父亲赶紧报了名去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村里就派他到离家10多公里的地方去出工修大坝,而且要住在那里。一个多月后的一天,爷爷高兴地来到工地,将县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激动,但一打开就傻了眼,入学时间已晚了10余天。当时学校规定超出报到时间3天就不能再报到了,父亲又急又气,当场把通知书撕了个粉碎。

  没有上成师范学校,但父亲还是圆了他的教师梦。1965年夏,村里盖了新学校,决定让群众推荐一名民办老师,结果全村群众一致推荐我父亲为民办老师。就这样,父亲成了一名民办教师。

  父亲把教师这个职业看得很神圣,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前后30年,他从未旷过一节课。

  当时,我家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屋顶到处漏雨,加上面积小住不开,经村里批准新划了一块宅基地。父亲为了不耽误教学,就利用我们放暑假的机会(当时我和二弟都在外地上学,而农村的学校不放暑假),父亲带领我们利用晚上和星期天自己动手打水泥檩,编苇箔(房顶上铺的),挖地槽,备土石料等,一切准备停当,到了秋天找了个村里的建筑队就把房子建起来了。在建房子前后半年多的时间里,父亲从未耽误过一节课。

  父亲有时甚至做得都太不近人情。1983年,母亲得病需住院做手术,父亲因上课也没送母亲上车,也没有在手术前赶到医院签字。从母亲住院、手术到痊愈出院,前后半个多月,父亲竟一次也没来看望母亲。后来母亲算是理解了父亲,但父亲也一直为此事感到内疚。

  父亲是1995年4月15日去世的,他得的是心肌梗塞。在住院期间,我到医院去看他时,他左手在输液,右手在写着什么,一会儿,他把我叫到跟前说:“这几天我不能去学校上课,需要请假,我已写好了请假条,你和你弟弟不管谁,要亲自送去,一份送给学校校长,另一份送到镇教育组。”我说不用送请假条了,让弟弟去说一声就行了,父亲没有同意,并说:“我这病无法行走,才让你们送请假条的,如果我能走我要亲自去请假。”

  从我记事起我就体验到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

  记得从我上小学四年级开始,“文革”就开始了,社会上成立各种造反组织,到处串联。父亲总怕我们也跟着胡闹腾,经常对我们讲:“孩子,咱不参加任何组织,不去搞什么串联,人家怎么样咱管不了,但对你们我必须严管。你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学校里不能学咱就在家里学,没有课本咱就去借,我给你们辅导。”在父亲的指导和敦促下,“文革”中,我和二弟从上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从未间断过文化课的学习。学校里不能学,我们就在家里学。我们家里有一张八仙桌,父亲几乎是每天晚上都坐在八仙桌的一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和批改作业,他让我们在他的对面学习,实际上就是监督我们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我和二弟参加高考,均被录取,成了我们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大学生,我和二弟同时考上学的事在我们县里传为佳话。

  父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记得我上大学时我把开学时带来的钱全用光了,实在撑不到放暑假,于是我就给父亲写了封信,让父亲再寄点钱来。10天之后我收到一张5元钱的汇款单和父亲的一封来信,父亲在信中说:“你奶奶、我和你娘都舍不得吃一个鸡蛋,目的是卖了鸡蛋攒点钱好供你们上学。这一段你母亲卖鸡蛋总共攒了10元钱,给你寄去5元,给你弟弟寄去5元,希望你们一定省着点花,千万不能浪费啊!别说咱没钱,就是今后有了钱,也不能大手大脚!”一遍遍看着父亲的来信,我的眼睛湿润了、模糊了,提笔给弟弟写了封信,告诉他一定照父亲的话去做。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放暑假我和弟弟都没有回家,在各自的学校里搞了一个多月的勤工俭学,一方面学了些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俩分别收入了50多元钱。第二学期我和弟弟不仅没有再向家里要钱,而且到了春节放假回家时,还分别交给父亲10元钱,父亲高兴地说:“孩子,你们长大了,懂事了,知道该怎么做了,今后就是参加了工作我也放心了。”

  父亲永远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思想源泉。

  (作者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