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培养“鲇鱼型”教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任本德

  某地区有一条河,两岸都有鹿群活动。人们发现,北岸的鹿强壮,并且奔跑及生殖能力都很强,而南岸的鹿则远远比不上它们。同一个品种,差别为何如此大呢?后来,人们经过考察分析得知,原来河北岸有狼而南岸没有。

  无独有偶,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鲇鱼效应”,因为有鲇鱼,使得生命脆弱的沙丁鱼群能够被活蹦乱跳地运往鱼市。狼与鲇鱼都刺激了一个群体的生命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也需要有“恶狼”、“鲇鱼”式的人物。当学校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时,更要有意识地培养“鲇鱼”型的教师。

  哪些教师可以说是“鲇鱼”型的呢?

  学校刚刚注入的新鲜血液,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他单位引进的优秀人才。他们刚到一个单位,都希望有所作为,希望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总会极力表现,在一定领域尽力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他们的想法、行为常常会有一些与原来群体不一样的地方。但凡人常有“欺生”的心理,或者是喜欢给刚刚加入的对象以下马威,目的是让他尽快“融入”这个团队,而较少地去思考他们“带来”了些什么。

  某年,学校新引进了一位历史学科的研究生。刚到学校他就要求学校给他租住房,房间光线要好,网络要畅通,甚至要求进入学校的中层。这位老师30岁左右,性格较为孤傲,不善于与人交往,给人感觉是对谁都不屑一顾,但教学上的确是一把好手。他尤其酷爱文学,在各种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累计字数已有几十万字,三天两头有样刊给他寄来。他也常常把他发表的文章带进教室跟学生分享。学生对他那叫一个崇拜,真是五体投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他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学生都奉为真理,记在心头。下课后,他的办公桌旁经常围着一群“粉丝”。一学年结束,期末检测时,他带的两个平行班居然比不少快班还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时他却递交了辞职报告。除了贫困山区学校经济效益太差之外,他说,平日里到一些部门去办点事太难了!因为他的傲气,因为他的独秀于林,就少不得要遭受凄风苦雨。他走了,对很多人来说,倒是松了一口气。

  如果他不走,一定会引发一些教师在学生那里的信任危机。有危机,就会去思考办法,也算是给平静的湖面带来一圈涟漪。

  又一年,学校分进一个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那时,学校里专科生居多,本科生多为函授的学历。小伙子一表人才,玉树临风,课堂上激情澎湃,一堂课上,在多篇诗歌散文中东溜西串,讲到动情处,甚至即席赋诗一首。学生把他视为偶像,课后常常有学生捧着自己的文章跟他探讨,甚至有情窦初开的女学生向他示爱。但是,初上讲台,致使他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教得不扎实,教材文本分析不落实。两次期中、期末测验,他所带班级的成绩都是垫底。年级每每张榜公布成绩,或是大会小会总结,对他总是夹带一些别有深意的点评。小伙子一年后最终负气走了。

  他走后,接他班的老师可就遭罪了,从学生的眼神里分明读出爱理不理甚至是鄙夷之情。

  团队中的中青年教师,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艺术日益纯熟,逐渐形成了个人风格。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了,他们就可能尝试性做一些教育教学上的改革探究。对这些人,我们应该多一些鼓励、赏识,让他感受到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意义重大,从而把探索引向纵深。

  学校里还有一位数学教师,不善与人交往,孤芳自赏,自认老子天下第一,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总是挖苦讽刺学生,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他只有教快班,师生方能相安无事,也能相得益彰。后来,他迷恋上了教育科研,他认真求实,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他为写相关数学思维的探究、数学建模的文章,调查量表就收集了几大摞。他的研究报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都有出处,绝无半点凭空捏造,连续几年他都在市里年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奖项,学科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无数。但这位教师连续几年申报高级职称都因民意测评被拉了下来。此种情形下,他的这种思考热情能持续多久呢?但如果把他树为标兵,会不会带动更多的人走向教育科研呢?

  一些名牌学校,或是处于平稳状态的学校,常常是按照惯例行事,凭着惯性在发展,致使很多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时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鲇鱼”了。比如评选“校园名师”、“教学能手”、“教改明星”、“十佳班主任”、“教学新星”,等等;举行各种形式的教学设计、讲课、说课、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基本功、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竞赛。对其中出类拔萃的教师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或者重奖,奖得其他同事都眼热心跳,跃跃欲试,此时“鲇鱼效应”就产生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宣汉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