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不能滥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钟汝达

  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基本不用,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可称为语文多媒体使用的“不作为”现象;二是过分依赖多媒体,用而不当,这可称为语文多媒体使用的“滥作为”现象。

  语文多媒体使用的“不作为”现象,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此不赘述。对中学语文多媒体使用“滥作为”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则发现其存在如下使用误区:

  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容量。多媒体为教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提供了便利,有的教师唯恐传授知识不够多、不够深,便把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全带进课堂塞给学生,结果使课堂容量过大,出现了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不良教学现象。

  过度追求知识的直观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使许多知识能够直观化、形象化。因而有些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总是想方设法实现文本信息的直观化、形象化——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图片让学生眼花缭乱,古典音乐加现代音乐,足以享视听之娱。事实上,使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得以再现,仅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之一,绝不是终极目标。多媒体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文本信息进行声音、图像等方面的处理,只能使学生达到对作品的初步审美要求,是无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内涵的。久而久之,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然导致学生想象力的萎缩。语文教学的终级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品读涵泳以及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牢记在心的。

  忽视语文基本功训练。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往往由声情并茂的音频资料所代替,这对于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显然利少弊多。课堂上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呈现减少之势。事实上,语文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音频资料来给学生示范朗读,但它绝不能代替教师的朗读指导;可以运用多媒体营造诗歌的意境,但绝不能代替学生潜心体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才能促使我们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针对上述“滥作为”现象,有必要提出中学语文多媒体使用的“双适”要求,以帮助相关教师走出教学误区,提高教学效率。

  适量。多媒体的使用要做到适量,过分依赖多媒体会适得其反。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图片、音乐、动画的“盛宴”,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会削弱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和想象力,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喜欢在课件上链接作者简历及文章的背景资料,同时还链接许多对其人、其文进行评论和分析的资料。这样做,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实际上增加了游离于课文之外的大量无用信息,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可见,每一节课的多媒体使用在形式上、内容上均要“适量”,要防止过度追求知识直观化、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容量的现象发生。

  此外,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课前必须考虑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价值有多大,即这节课是否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准备多媒体教学手段。

  适当。在确定何时何处使用多媒体手段时,要重在选取那些复杂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内容。也就是说,多媒体要用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要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即要以能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何处使用多媒体、使用何种媒体的衡量标准。

  此外,多媒体不应仅仅成为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还应成为训练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工具,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得力助手。如果多媒体的使用只是将“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以多媒体+教师为中心”,从而加剧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被动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这样的多媒体使用也是绝对不“适当”的。

  总之,对那些在语文多媒体使用中存在“滥作为”现象的教师而言,要清醒认识到使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多媒体使用要符合适量、适当的“双适”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使用误区,充分发挥多媒体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功能。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