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师书房的那些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耐心胜爱心 静静地守候孩子成长的契机

  教师要像农夫一样守候自己的田地,精心伺弄地里的庄稼。不违农时,是说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相应“任务”;不揠苗助长,因为庄稼需要自主生长。教育,就是“静静地守候孩子成长的契机”。这是在考验教师的耐心。光有满腔爱心,缺乏耐心很容易被挫折所击倒。只在这个时候,耐心才胜过了爱心。

  台湾教师李崇建这位《麦田里的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粒粒种子,静静地守候孩子成长的契机,让孩子们找到希望,培育自信和勇气,去包容、接纳、抚慰孩子们柔弱的心灵。在那一瞬间,读者能看到在一片充满希望的麦田里,奔跑着欢声笑语的孩子们,李崇建则远远地望着。面对山毛榉这个在所有教师眼中已无可救药的孩子,李崇建也曾不耐烦、生气、愤怒。他最终选择了接纳这个孩子,等待他的觉醒。接纳是对生命自身的一种宽容与谅解,并不一定要认同孩子的所有行为。等待则是在寻找孩子成长的机会,让成长成为主动行为。在《麦田里的老师》中,李崇建是从教师的角度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力量与希望。李崇建付出了极大的耐心与包容,并循循善诱,才涵养出一个个丰富、正直、懂得爱与人生价值的孩子。面对学生的父母,他却从不会告诉他们具体的操作方法,更不会用自己的理念改变他们,他只是旁敲侧击,让父母们心领神会。

  孩子内心衍生的焦虑与不安,其实更多的是源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人的焦虑和躁动被转嫁到孩子身上。而维系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需要的是成人能够自我觉察,采取正确的应对姿态,有勇气去承担、去接纳,与孩子一同成长——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就成熟起来。

  教师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认识,或者说是一个答案:学生认同哪一个教师的人品、人格魅力,就会学好哪一门功课,反之就会一团糟。教师接纳了学生,学生就会接纳教师,这也是教学的秘密所在。课堂密码也告诉我们,教师要用学生的思路上课,要用有趣的课堂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叩问课堂》、《课堂密码》、《课堂方法》)。那种自说自话、不顾学生反应的教师在教学上只能越走越窄。

  《游戏的力量》强调,儿童成长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喜爱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是教育大家的共识,也是有识教师的共识。能够利用这个特征和方法的教师,就是深度把握了儿童教育规律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诙谐、生动有趣,做游戏、讲故事,打比方、猜谜语,激将法、摆擂台,等等,都是有经验的教师们熟练应用的。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细节蕴藏着智慧,细节蕴藏着力量。既注重大局,也把握细节,这是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启迪。

  因为,真相在细节里,魅力在细节里,价值意义融会在细节里。而“教育教学细节”丛书把那些散碎的细节珍珠荟萃起来,整理成册让教师们鉴赏。

  阅读的力量 在随性自觉知性的阅读转换中修炼

  教师成长,修炼知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方法却因人而异。

  获得本报201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称号的河南焦作市教科所研究员张硕果,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一文中,引用魏智渊老师的话说,“根本书籍是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

  张硕果的阅读经历了几番起伏辗转又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己知识结构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儿童成长过程的奥秘。她的早期阅读是随性的,由于不清楚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所以无法借助阅读解决自己在专业成长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反而一下子迷失在这些图书和词语当中,陷入更深的焦虑。2003年,她重返大学校园攻读硕士学位,开始了一种自觉系统的修炼,但修炼的目的究竟何在,仍很茫然。邂逅新教育的贵州支教行动,让她开始了“知性阅读”,通过对一本书的聆听、梳理、批判和反复多次的对话,吸收内化书中的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尤其是《周国平论教育》一书让她有了巨大的升华,“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这话使她如有大梦初醒的感觉。她思考着:“如何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幸福,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老师因我而成长?”

  《构筑合宜的大脑》一书提到,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即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人类基本知识(人文视野)三者相互支撑。2009年张硕果成立了“润德屋”书友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助老师们寻找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在那里,书成为一批教师之间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张硕果对自己说,生命原本就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读书更是一辈子的事情,用阅读创造自己生命中的奇迹。

  张硕果的阅读经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从随性阅读到自觉阅读,再到知性阅读,这实际上是一个飞跃。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反思会在某一时刻助你升华,使你华丽转身。不断地悟,会在某一时刻产生“千里伏脉”般的连缀,升腾就在这一刻产生了。

  张硕果做这样又一次的梳理就是想为我们的教师提供一个阅读的借鉴。

  从随性阅读,到自主阅读,再到知性阅读,说到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每个老师有自己的具体状况,不宜全盘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不管你是站着读还是坐着读抑或是走着读,书和书单就在那里,只要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只要你自己感觉读得有趣,读得有长进,读得丰满,就可以。

  基本原则如此。

  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特级教师闫学1991年入教师行,2002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短短的11年,凭什么能获此殊荣?

  观察闫学的成长过程,不难看出,闫学老师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巧妙拼搏的。所谓巧妙拼搏,那就是阅读——实践——反思,一次次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达到了应有的教育教学高度。阅读让闫学寻觅到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使她的专业成长有如神助,使她的知识结构不断丰满起来。从闫学几乎读遍国内出版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这件事来看,这般下功夫地阅读,加上深入的探索和反思是她成长的必然。

  编选了叶圣陶《如果我当老师》一书的苏州一中特级教师杨斌,撰文《重新“发现”叶圣陶》,通过对叶圣陶这位可与陶行知齐名的教育家的研读,提炼归纳出叶圣陶的七大教育观,而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是中小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从这一总纲出发,作者从叶圣陶在知识与生活、学科教学与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师师表风范、现代语文课程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领域的论述中,提出了诸多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思想观点。现在看来简单明了,而提炼归纳过程却绝不简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