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记”不能代替“笔记”
■姜曰美
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或学习会议,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教师在参加培训或者学习时,不再带笔记本,取而代之的是照相机或者摄像机等数码设备。当讲课教师出示幻灯片时,有些听课教师就及时拍下课件内容,有的教师干脆架起摄像机全程拍摄,然后自己便万事大吉、无所事事了。有的教师还会用U盘直接拷贝讲课教师的全部讲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码设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从表面看,用照相机或者摄像机拍下培训讲义或课件,不但速度快,而且又很全面。但是对于这种以“拍记”完全代替“笔记”的做法,笔者有以下不同的看法:
一则忽视了对培训内容的选择深化。教师记笔记的过程实际是接受并巩固培训信息的一种策略。专家的培训信息首先通过声音传入教师耳朵,然后教师通过眼睛接触到视觉材料,比如课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思考有选择地进行书面记录,记纲要,记重点,记随想。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大脑接受并深化学习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这是“拍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则忽视了对培训内容的解读反思。教师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会对培训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消化与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会由培训内容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联想到其他的教育观点,甚至会对专家讲授的观点进行个性化的评判,这个过程也是“拍记”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必须明确:我们培训的目的是把培训的内容或者观点内化为自己头脑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水平,而不是机械地搬到照相机或摄像机里。
三则忽视了单位时间内培训的有效性。教师的学习、工作时间比较紧张,大家都应该树立一种“高效工作、高效学习”的意识。而有些教师认为,学习的时间就是放松的时间,先把所有内容复制下来、拷贝下来,等回去以后有空再学习,或者等用到的时候再拿出来看一看。实际上,这种做法大大浪费了培训的时间,而且大多数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因为工作繁忙,如无特殊需要不会主动再次观看照相机或摄像机记录下的培训材料进行二次学习。这样培训就变成了单纯的资料储备,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教师用数码设备拍摄培训内容看似方便省事,实际缺失了将培训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思考提炼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还将导致知识结构的“零散化”、“浮浅化”。因此,笔者建议教师树立“今日事,今日毕”的意识,充分利用培训的时间进行吸收、评价、接纳、思考、拓展等。其实,学习的更高级别不是用笔记,更不是“拍记”,而是“脑记”。如果每次培训都能有效地“充电”,那么我们也会在一次次的培训、学习中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在培训中,集中精力听,聚精会神想,有选择地记录,这比盲目地“拍记”,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也要合理运用数码设备,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数码设备的真正价值,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培训学习的有效性。(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育体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