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市场铸品牌 提升内涵创一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办学宗旨;确立“以技能求生存,以素质求发展”的育人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率先在中职学校推行“激励高效课堂”,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加了中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市场就是竞争力 特色就是生命力

  坚持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衡南县作为衡阳老工业基地的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面向市场灵活设置专业,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深度合作,实行多层次、开放式、工学一体、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先后与得意精密电子、特变电工、共创光伏、银龙泵业、华天、国色天香等合作办学,成为他们的新员工培训基地和技术、管理干部人才培养与储备中心。

  面对学校的快速发展,邓红君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平民教育,它让厌学者乐学,让自卑者自信,真正体现了当代教育的良知和道义。虽然目前受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制约,发展举步维艰,但其后劲绝对不可限量。”衡南职专就是在这种激情和远见指导下砥砺前行,蓬勃发展。学校创办于1984年,以“外树形象、内涵发展、就业主导、工学一体”为宗旨,秉承职业教育的文化底蕴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在一代代“衡南职专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规模从2003年的200余人,发展到如今4530人。2007~2008年被评为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优秀学校。2010年在全国课件大赛中学校三个课件同时获国家级奖励。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中激励德育的实践与研究》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两个课题,成为了湖南省教科院和职成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作为一所县级职业学校有两项课题同时在省级立项,这在湖南职业教育史上尚属首例。

  2012年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示范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牵头校,并入围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至此,学校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因学校原有设施无法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2013-2015年,将衡阳市第五技校并入衡南职专作为培训中心,在县城云集工业园区划拨78000平方米土地并投资1.2亿元建学校实训中心(兼县职教中心)。从而形成了“一校三址”、“一体两翼”的紧密结合县域经济、无缝对接行业企业的办学格局。

  创新就是发展力 内涵就是驱动力

  近年来,衡南中专党政一班人,以创新的思维,抢占职业教育制高点,开设了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园林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现代农艺技术等18个专业。形成了职业中专班、成人短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等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发展优势。

  ——因材施教,创新“激励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根基在哪里?如何将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成技术型的人才?一直是衡南职专探索研究的主题。近年来,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创设了“激励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果。

  2010年,该校在全国中职学校中率先推行“理实一体化高效课堂”新模式,充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导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过程化、教学形式民主化、教学手段实战化、教学环境情境化。每堂课教师通过编写“导学稿”,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总结出了“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一”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三”是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五”即学生围绕学习项目(任务)进行“自读、质疑、讨论、展示、归结”五个过程。就是这项教学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了教学效果。

  ——创新“激励德育”,实施全员“导师制”育人模式。为使学生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学校从2009年开始,创新了“激励德育”育人模式。学校编写了三年一贯制的《德育活动工作体例》,即从新生入学第一课“我是一个兵”的主题教育,到毕业前夕“升学就业两不误”的主题教育,全面锻造学生的品格意志,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邓红君校长亲自撰写《农村中职学校激励德育的实践与研究》的文章,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王芳、左国胜老师撰写的《中职学校“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许金花老师的《激励机制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刘悦老师的《激励性教育评价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等文章,均在国家刊物公开发表。进一步总结了激励德育的宝贵经验,丰富了激励德育的内涵。

  为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学校还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即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在校三年中,学生有学习、生活、心理等任何困难和疑惑都可以向自己的“导师”倾诉,“导师”对症施治,还学生健康身心。自推行该德育模式后,学校的德育工作效果显著:一是提高了德育导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有效促进了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只由少数人实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二是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融洽了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使关爱每一位学生由口号转变为积极的实践。三是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班主任每周向家长通报学生学情,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共商学生成才大计,使学校的育人氛围更加优化和宽泛。

  ——创新管理理念,引进“6S”管理文化,施行“金苹果”人才培养战略。该校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了企业“6S”管理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S”,即清洁、整理、素养、自律、安全、节约。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学校专门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施行“青苹果—红苹果—金苹果”人才培养方略,使学生由进校时的一只“青苹果”,经过三年系统的文化、理论学习和扎实的技能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红苹果”,最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变成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深受企业和社会夸奖的“金苹果”。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省德育先进工作单位”、“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省农村劳动力培训优秀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能型人才,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紫 石 陈义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