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难题”的济南突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点半难题”还有多难

  “教育志愿者行动”在济南推开后,为教育系统树立了良好形象,推动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相当于孩子在放学之后有了一个安全的“等候区”,家长们非常放心。但是很多家长会追着问:这会不会是临时的?

  如何长远发展,其实也正是解决“四点半难题”的最大挑战。

  济南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建新社区居委会主任王丽就坦言,其实社区从一年前就开始探索“四点半驿站”,但是做到现在,“有些纠结”,按照现在的模式能否长期运行下去,是她所担心的。首先,从人员来说,这个“四点半驿站”主要由大学生志愿者和培训机构的志愿者代为管理,志愿者虽然热情高,但是受约束少,人员不固定,手头有事就不来了,随机性大。队伍问题可能是建立长效机制面临的最大困难。其次,建新社区周边有5个新建小区,家长的这种托管需求比较多,社区活动中心受条件和资源的限制,目前只能容纳十几名到二十几名学生。再其次,经费投入也让人头疼。“教孩子画画,颜料、教具总得花钱吧?即使是志愿者纯义务服务,也总得给他们交通补助吧?”王丽说,安全也是一个让人头疼、担风险的事情。起初,“四点半驿站”安排接送孩子,但是出现过家长和志愿者的一些小摩擦后,就不再提供接送服务了。

  “有需求做,但是有点做不下去,处于‘两难’境地。”王丽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她认为,应该从机制上来解决。比如,国家现在针对“一老一小”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社区方面,对老人照料的投入力度比较大,比如,成立“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按上门次数计算,但是在“一小”方面还有所欠缺,能否从国家的层面,也依照“一老”的办法照顾到“一小”这一头呢?至于人员问题,王丽建议可以通过政府提倡购买公共服务的办法。

  事实上,在解决“四点半难题”方面,济南市的一些社区已经开始尝试公益岗解决。比如市中区舜园社区就有两个公益岗,是由区政府掏钱,选派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做专职社工。燕操就是这里的青少年社工,相对于一般的志愿者,他们开展工作的方法更加专业、规范。

  但是,公益岗的数量有限,据估算,济南市市中区全区有179个社区,但公益岗只有100多个,一个社区不到一个公益岗。队伍的问题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济南市是实施“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在社区教育体系相对发达。“社区在未来解决‘四点半难题’存在巨大的潜力。”济南市市中区社区教育办公室主任田克君说,社区没有收费职能,但现在社区教育办公室有专项的社区教育经费,会给每个办事处几千块钱,用于解决“四点半难题”在教具、志愿者补助等方面的经费。他们也在探讨一种既不违规,又能长期支撑社区托管学生发展的办法。

  储波则建议,可以引进市场机制,现在社区里的“小饭桌”水准得不到保障,可以在社区引进“小饭桌”,进行市场化管理。

  针对探索中的难题,学校也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如,就拿安全问题来说,一名叫孙波的志愿者曾经略显担心,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如此一来怕家长会有意见。对此,北大槐树第一小学校长崔珊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方面学校签订一份校方责任书,另一方面很多孩子也自愿购买了保险。同时,也向家长和社会发出倡议,希望家长和社会能给予更多的理解、更宽容的舆论,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当然,关于解决“四点半难题”,很多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放学后的这一个小时怎么度过?“我不仅关注这一个小时是否被填满了,还关心这一个小时的质量。”一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对此,王纮说,济南市除了今年要在所有中小学推开解决“四点半难题”的行动,让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情况和特色做起来,也要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里,从“我们能提供什么”变为“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更加关注这一个小时的质量。还要在校内,从教育公益性角度,提倡学兄学姐带学弟学妹,让他们从小具有公益、志愿的意识。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我们也在摸索中,以期找到一个能健康有序发展的运行机制。”济南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