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如何改革
■王立军
师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顶层设计,需要将师范教育的理念融汇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拼盘式师范教育的弊端。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发挥自己独特的专业优势,近年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作为教育部首批建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北师大文学院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契机,大力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坚实专业基础,能够引领中学语文教育改革方向的高水平中学语文教师。
从师范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入手,北师大文学院重新构建了培养模式,梳理了各培养环节的关系,探索出一条“职业信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创新意识”四位一体的师范生培养新路子,为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好教师”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
职业信念是“好教师”的精神动力。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也就不会有“择善而固执之”的恒心。职业信念不能靠说教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自觉地感悟教师职业的伟大。
北师大文学院将师范生的职业养成教育贯穿四年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著名教育家励志类优秀书籍,观看教育类优秀影视作品,邀请优秀教育家、教师代表做报告,开展专题研讨,组织教育家论坛,特别是中小学特级教师和校长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体验与学习活动,全方位营造热爱教育事业、以教师职业为荣的文化氛围,引导师范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以及长期从教、终生从教的崇高理想,培育未来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犹如“好教师”之双翼。只有两只翅膀同样坚强有力,高度和谐,才能在中学教学的蓝天上展翅高翔。为了使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真正融为一体,北师大文学院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
首先,在低年级建设了一批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方向平台课程”,尽可能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深厚知识内涵,转换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优质课程资源,并通过这些系列课程,在学术研究前沿与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储备之间搭建桥梁。与课程建设相配合,学院规划编写了一系列高质量、切合中学教学实际的优质教材,改变了传统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采用统一教材的不科学做法。
其次,将教学技能的训练容入整个课程体系之中,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选修课,也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核心教学目标,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动,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次,将师范生素质培养拓展延伸到课堂之外,加强课内课外的互动,举办模拟课堂、演讲比赛、经典吟诵、未来教育家大赛、电脑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师范生适应未来岗位的综合素养。
创新意识是“好教师”的灵魂。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使得教师必须从单一性的知识传授模式走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高校师范教育也就必须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北师大文学院不断更新师范生培养理念,积极探索“研修式”教学模式。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围绕与中学教学相切合的选题,自由组合成多个研修小组,每个小组4-6名学生,由学院高水平教师担任导师,师生结合,共同制定出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培养方案,从而引导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质。这种做法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实施了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教师是人才的阶梯,师范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下一阶段,北师大文学院将更加主动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适应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新形势,继续创新师范教育模式,加大创新型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