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的“拓荒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昝林森(左)在指导农户。

  ■通讯员 李晓春

  2012年11月27日,由农业部人事劳动司主办的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建设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100位来自全国各地农业战线的科研杰出人才参加了这次研修。其中的一位,就是长期扎根大西北,致力秦川牛研究和产业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

  致力肉牛、奶牛遗传改良

  秦川牛作为我国地方黄牛的代表性品种,以其肉质细嫩多汁、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国之瑰宝”。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部就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黄牛研究室”,致力于中国黄牛,尤其是秦川牛的肉用选育和遗传改良。

  1989年,昝林森将目光瞄准了肉牛、奶牛的遗传改良事业。因为“从长远看,牛肉和牛奶将是中国动物膳食中的最高要求。特别是人均收入达到1500美元时,牛肉的消费就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和追求。”

  他带领团队以秦川牛为基础,利用先进的育种技术手段,开始了黄牛肉用专门化品种培育研究。他们以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为主线,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和保障质量安全开展系统研究和技术集成,创建了肉用秦川牛选育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肉用秦川牛新品系一个,形成了肉用秦川牛杂交改良及良种快繁技术体系、优质高效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以及秦川牛优质牛肉生产加工及质量追溯技术体系。有两项标志性成果分别荣获2005年和201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参加工作27年来,昝林森先后参加和主持30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各4项。

  2007年8月,农业部正式批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国家肉牛改良中心”,昝林森任主任。目前,他们正在进行肉牛转基因育种、功能基因挖掘等研究,力争将“中心”建成全国肉牛新种质的创制中心、地方黄牛肉用改良新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良种肉牛繁育饲养新技术的集成示范中心。

  畜牧业产业化的领跑者

  2011年,陕西秦宝牧业与沃尔玛合作,让新鲜优质的秦宝牛肉直接供应全国人民的餐桌。董事长史文利说:“秦宝公司诞生本身就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结晶,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以昝林森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多年来的技术指导和大力支持帮助分不开。”

  面对陕西省畜牧业“有良种、无产业”和“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生产现状,在加大基础研究的同时,从1993年开始,昝林森致力于肉牛产业化工程,他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探索,成功探索出“公司+专家+农户”的产业化新路,提出了“注入式”、“链接式”、“捆绑式”三个产学研紧密结合、开放式办学的新模式,用昝林森的话说:“产业化要把领导的产业心、专家的事业心和老板的企业心结合在一起。对企业重在‘注入’技术,企业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链接’技术;专家以技术入股,与企业‘捆绑’,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点灯盏,照亮一片”的技术推广效果,让秦川牛产业化工作从良种繁育到餐桌消费的全过程都有了技术支撑。秦川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含量大幅提升,带动农民新增养牛400万头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5.6亿元,社会效益达117.7亿元以上。现在,秦川牛已被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成为供港活牛的首选品种。2010年,昝林森指导的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在杨凌示范区投资建设的万头牛科技示范园启动运行,成为全国最大的秦川肉牛良种繁育基地。

  同样,昝林森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奶业发展方面也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开展的“奶业重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研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个,直接经济效益4.5亿元,累计新增产值13.66亿元,两项标志性成果先后分别荣获陕西省和农业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基于问题的学习如何引导     下一篇:信息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