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万里风正劲 一路前行一路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科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名誉校长欧阳自远教授(左)与校领导亲切交谈 诺贝尔奖得主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受聘天津理工大学荣誉教授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物理 承办第三十七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天津)赛事现场

  “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项;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两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两个;建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与兄弟院校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一级学科硕士点由3个增加到1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由5个二级学科增长到7个一级学科;承担的国家“973”、国家“863”、军工“973”、军工“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由67项增加到186项;SCI、EI收录论文由703篇增长到1951篇;发明专利由137项增长到191项……一连串喜人的数字,凸显了天津理工大学向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的强劲动力,诠释了这所朴实而充满活力的高校在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为与贡献。

  5年,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却能见证一所大学的坚守与追求。天津理工大学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越来越多高水平的人才和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和贡献中,提升了办学实力,获得了长足发展。”

  明确思路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始终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一所建校只有30多年的地方高校,既面对着社会需求不断上升的发展契机,也承受着同类高校竞争日益加剧的巨大压力。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事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明确办学思路,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天津理工大学党委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点围绕如何加快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问题,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比学先进、查找差距、探索途径、解决问题上下功夫。通过与先进高校的横向比较,认清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激发和凝聚了全校干部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教职员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科教兴市、服务天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追求。

  2009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党委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差距,不断深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涉及办学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六个方面的思想共识:一是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全局;二是必须将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三是必须切实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必须科学把握学校办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五是必须正确处理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六是必须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客观研判学校的优势特色和薄弱环节,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集中师生智慧,确立了学校“三四三一”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明确了“三步走”事业发展目标,即:力争用三五年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再用十几年的时间,基本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再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迈入高水平大学行列。集中精力抓好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学校文化和新校区“四项建设”。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服务带动、改革推动“三个战略”。强化“一个根本保障”,即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三四三一”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描绘了理工大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纲领。

  2011年,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主要成绩的基础上,又客观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式与任务,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三四三一”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增强内涵、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升优势、突出特色为重点,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不断增强学校发展活力及核心竞争力,加快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理念引领发展路,目标导向路径明。如今,天津理工大学已顺利完成了由单一工科院校到多科性大学、多校区办学到集中办学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完成了博士点立项建设各项指标任务。一幅由2.8万余名师生共同绘制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壮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立足地方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

  天津理工大学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始建于1979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30多年来,学校秉承“重德重能、求实求新”的校训,以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向社会输送了大批敬业适任的优秀人才,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津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与日俱增。天津理工大学置身于新的历史时期,深刻认识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把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为支柱产业服务,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推进天津及滨海新区又好又快发展中,承担起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他们清醒地看到,尽管历经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天津各个支柱产业形成了紧密联系,但学科实力仍不够强,水平仍不够高,优势与特色还不够明显,学科水平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要在同质竞争中突出和强化比较优势,就要突出特色。学校紧密结合天津市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稳固基础学科、支持重点学科、鼓励新兴交叉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先后建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图形图像处理算法、信息安全和面向移动计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形成明显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半导体发光与显示、纳米材料的新型模板法可控制备及光电性能等方面特色明显;管理科学与工程在公共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生态工业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等方面,为国家和天津市重大重点工程做出了贡献。学校办学优势更加突出,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在学科建设中,学校坚持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引领,以重点学科为支撑,以宽厚的文理学科为基础,加强学科布局调整和交叉综合。工学学科紧扣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找准优势研究方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核心,建设学科群,坚持不懈在特色方向上努力进取,学科水平快速提升;理学学科在较强的工学学科群的基础上,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为相近的工学学科群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文、法、艺学科充分利用了工学学科、理学学科的师资、设备等条件,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上找出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拉动了学科水平的提高。

  5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审时度势,以服务天津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围绕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自身定位,与时俱进调整学科专业,努力将学科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紧密对接,不断提升学校发展和天津发展的契合度。如今,天津理工大学确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构成定位,设置本科专业6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5个,覆盖了津城三分之二的支柱产业,精心调整后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高度契合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高热度、有特色、多优势的学科特色。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近年来也取得重大进展。陆续建成两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和两个天津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4个天津市行业技术中心,这些学科平台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学科建设带动了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逐年增长。目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5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9.29亿元,年均增长23.5%,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中科院院士、名誉校长欧阳自远教授指导下,天津理工大学学术团队加入了中科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月球探测二期工程有效载荷及相关技术预先研究”,承担了“适用于太阳粒子探测器的高质量金刚石膜片研究”的研究课题,获得重大突破。此外,遥感信息智能处理与三维重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长期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合作开展大规模网络恶意代码检测方面的研究,多项成果被广泛应用并多次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目前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奇虎360等单位共同申报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在为我国互联网公共安全做出贡献。与兄弟院校合作项目“复杂约束下高效能电机智能化综合设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