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海洋强国梦
(上接第一版)
给学生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水声学院大四学生周天立与7名同学一起设计了一种“基于水声遥控的超小型无缆水下机器人验证机”,探索了机器人在悬浮状态下水下作业的新方法,获得了201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负责软件和控制系统的周天立整整干了一年,编写了10万行的程序代码。在学校的支持下,大学期间周天立拿到20余个国际国内科创竞赛奖项,做了5个科研项目,获得经费1万多元。
走在哈工程的校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飞机、船、车在校园里试运行的情景。哈工程的实验室是最火爆的场所,经常灯火通明,学生们着了魔似的天天泡在实验室里,有的甚至把铺盖卷偷偷地搬进了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上的投入从来都“不差钱”。近年来,该校构建并完善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一流的设施让学生有了创新的用武之地。
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和20个实验教学中心。仅实验教学中心改造一项累积投入就超过2亿元。科创中心图书馆式刷卡管理,全天候自助开放,学生可以自选内容、自选时间,在指导教师帮助下进行科技创新。学校还完善创新学分、科创基金、创新保研以及各种表彰奖励等系列政策;建立以资深教授为主导,高技能人才为骨干、青年教师加盟,吸收优秀学生做助手的科创指导团队。
据介绍,不包括院系投入和科研团队投入,哈工程2011年支持创新的投入已超过400万元。学校每年举办的60余项创新赛事吸引了6000余人参与,30多个科创社团吸引了3000多名学生会员,大学生科技创新普及率超过80%,5年累计在国际国内重要创新赛事中获奖400余项。
忠诚的守望者
漫步在哈工程校园,一花一木、一草一石、一路一景,都是“文化型”校园建设在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每一处都渗透着“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精神的真谛。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说,多年来学校倾心打造“哈军工文化园”,把浓浓的军工文化融入到了校园环境里,现已形成历史景观区、文化景观区、船海特色区和哈军工纪念馆的“三区一馆”格局。
“哈军工校园里的郑和路、奥列霍夫路等都是以航海、军事名人命名的道路,校园遍布着陈赓像以及舵、锚等很多标志性的景观,每一处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故事,我经常带着孩子来走走看看,这对孩子来说既是教育也是一种熏陶。”在校园里拍照的刘女士说。如今,“哈军工文化园”已成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哈尔滨红色旅游参观地,每年前来参观的市民群众和中小学生达15万人次。
每年新生入学时,哈尔滨工程大学都要开展严格的军训,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献身国防的哈军工精神。“我们是伴着嘹亮的军号声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平时上下课、熄灯也都是吹军号,特别是那身迷彩服,一直陪伴着我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部队情结越来越深,报效祖国的志向也日益强烈。”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李伟说。
“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这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既是口号又是使命。学校党委书记谷焕民说:“学校始终坚守特色办学理念,为国家‘三海一核’相关战略领域培养高素质的精英人才,这也是对国家建设船海强国最执着的使命担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