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小学“春秋假”还得厘清几个问题

  2月20日 广州日报 作者:刘楚汉

  增加春秋假,其价值重在“质”而非“量”,必须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反之,如果只是为简单推动修学旅游,为单纯促进假日经济而增加春秋假,则无疑是本末倒置,令假期确定乃至教育成为经济的附庸。

  当然,利用春秋假组织学生修学旅行并非不可,关键在于,旅行本身的积极价值要得到充分体现。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域和气候因素。因地制宜才会物有所值。

  【点评者说】当下,许多人对于中小学春秋假是为了保障学生的休闲需要,还认识不足。许多家庭也缺乏在春秋假期间照管孩子或带孩子修学旅游的条件。因此,从短期来看,春秋假的价值意义胜于实际意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春秋假对中小学生可有可无。多些时间与自然、与社会接触,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对学习大有助益。

 

  谁制造了“毒校服”怪圈

  2月21日 解放日报 作者:陈玺撼

  只要推卸之风存在,再严格的“校服”抽检和标准也只会是一道“马其诺防线”。

  现在的关键,应抓住校服产业链的两头,频繁监管,建立严格的清退制度,将企业“劣迹”与相应的法人信息挂钩,让违法者不得动弹。末端的采购环节则应在制定合理定价机制的基础上,鼓励信誉质量皆优的企业参与校服生产,同时整顿现有采购体系,还校服定制的知情权、选择权给学生和家长。监管部门更不能“各管一摊”,而是要定期沟通,设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发挥公众的力量,将劣质校服挡在校门之外。

  【点评者说】当“毒校服”泛滥,除了直接责任人被惩处,似乎其他相关部门都有推诿的理由,也都无需对此事件担责。实际上,“毒校服”之乱折射的更多是监管之失。要彻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可以先从加强社会监督角度切入,动员多方力量,对校服进入校园之前的各个环节严盯死守,倒逼相关部门捋顺“校服”规范化链条。

  (本期点评人:张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