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语文水平须从根上抓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宝泉

  日前有主流媒体列出专题讨论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依据是很多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差,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论文写作很困难。笔者认同大学生就应该掌握准确、优雅的母语,但是开设大学语文并非是为了补中小学的课。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成年人语文水平低,说、读、写能力差,根子在中小学。

  语文的基本功是交流,准确、适当、完整地说、写、听、读,高层面是阅读、欣赏与思考能力。语文水平标志着民族文化乃至于文明程度。不只是大学语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都应该包括由学识、文风、情趣形成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品格涵养、是非取向,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母语,中小学语文课天天上,次次考,12年的时间实在不算短,但是实际效果不理想,其中原因是多重的。

  最重要的原因当属应试教育倾向。有语文教育专家认为,应试教育的诉求就是快速提分,而语文水平的提升是慢功夫,忙活两三个月都提不上几分,所以文理分科后很多高中就安排理科班语文课为数理化让路。在此期间,语文课的内容多是解题套路,写作模板,全神贯注应付高考。效果如何?去年高考阅卷教师评价,作文情况很不理想,假大空文风不降反升,赌咒发誓、空话套话、无病呻吟、爹死娘病等病态文体充斥。学生厌恶这种教法,也不想在语文上多花工夫。

  这不是问题的全部。集中准备高考的时间不过一两年,而其余十年间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不乐观。业内人士知道,以前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德育政治化,语文德育化”。近年来教材删除了一些“政治化”的内容,但是在确立新目标,更新内容与教法方面还不够。学习语文需要阅读、记忆与背诵,但是理解、欣赏不够,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适得其反。语文教学最忌讳寻求标准答案,好的文学作品见仁见智。本该兴趣盎然的语文课使学生反感,很多是因为学生的多元理解因不符合标准答案被教师否定。中学语文教学是否还存在着这样的偏向,即重文学研究而轻交流能力、感悟鉴赏?须知一百个中小学生当中没有几人日后去搞文学研究,而很多作家亦非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国民中,学了十来年语文,不善交流、不会写作,乘公交车不习惯先看清路线牌,买电器、相机不细看说明书的大有人在,学习的效果有待反思。

  影响语文教学的还有社会文化背景。“文革”反文化的影响未肃清,待规范、无自律的商业逐利大潮汹涌。影视剧、娱乐节目、电视解说及中错别字、造改成语泛滥,一些作品比如歌词语句不通,不知所云。近年来,社会录用、晋升标准又过度强调英语而忽略母语,使得很多人不重视、不珍视母语甚至不懂汉语所蕴含的文化,由文化不自信退化至没文化。加之生活节奏快,让人沉不下心来仔细读书、专注欣赏。这一背景下,教育更要守住底线,否则就可能培养出有文凭、没文化,有知识、没智慧,有技术、没良知的新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加速向随波逐流、不问究竟、不顾长远的“笨蛋社会”演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评中评     下一篇:学生户外探险最忌无知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