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应重视作业的“牛鼻子”作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宝岭 张金芳

  课改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实践,我认为作业是课改的“牛鼻子”,这里说的作业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堂练习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

  作业设计是备课的关键环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考点的强化以及学生弱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的补救都要通过练习来实现,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通过练习来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及其主体地位的突出,也要通过题目的灵活设计来实现。我们的做法是:备课组教师先个人备课、设计练习题。然后集体备课,整理练习题并进行“下水作业”,即把同组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做一遍,审查、挑选最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最后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制订好课堂生成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预案,并对个别题目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既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兼顾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课堂作业的完成与反馈是教学任务完成的标杆。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达成学习目标,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前置自学练习这个指南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课堂上高昂的情绪,使其在积极的探索中找到学习乐趣。为保证自学质量,教师要做好监督,通过教师监督、学生合作完成对学习目标的初步掌握。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升华知识点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予以解决。最后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梯度、有层次的课堂达标训练题目,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梳理知识内容,总结规律方法。

  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是教学任务完成和提升的保证。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补救和提升,并能起到衔接前后知识和贯彻学科思想方法的作用。课后作业要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保证作业“少而精”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保证“该吃饱的吃饱,该吃好的吃好”。更关键的是课后作业的反馈和矫正作用,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作好记录,积极解决,并通过其他形式加以巩固。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并使用好“错题本”,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作出积极而又切合实际的评价,使作业本成为师生交流的载体。

  作业的创新既能迅速提高学生成绩,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教师作业布置要灵活,要集知识性、趣味性、开放性、整合性、科学性于一体。作业的内容要源于教材,且超越教材,要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实践类、设计类、调查类、创造类、表演类等。作业形式可以是常规作业、短期作业或长期作业,如我们生物课上布置的长期作业“青蛙生存状况的变化的调查”,让学生经过长时间走访、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最终写成考察报告,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者有心,学者有益”,作业的创新既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又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青县第三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