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无形 润德无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营造读书氛围,装扮靓丽环境

  隐性课程 浸润心田

  小巧别致,幽雅洁净,生动活泼,这是许多到过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的人有过的共同感受。作为幼儿教师的摇篮,青岛幼师多年来一直追求成人成师并重、师德师能同铸、两代师表齐树,注重育人于无形,润德于无声,于细微之处体现教育精髓,于全面发展中体现个体价值,为每个职业生命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也许有人会问:学校这么小,怎样进行学生教育?答案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着无限的教育,即用隐性课程教育学生,以达到育人无声的教育效果。幼师人有一种信念:在这座幼儿教师的摇篮里,爱与责任的教育是至高无上的,而它唯有通过心灵的特殊体验和领悟,才能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职业行为。多年来,学校着眼于从勤思、善悟、践行三个方面大力推进全员阅读、墙饰表达、值周劳动等隐性教育课程建设,浸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富有爱心与责任感的未来教师。

  一、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与积淀

  “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素养只靠说教是很难做到的,唯有读书才能使思想充实、境界提升。学校一直提倡: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通过阅读来提升、丰富、完善自我。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个读书平台,“图书漂流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来到教学楼的室内三楼平台,环顾四周,满眼尽书。桌上有学生精心推荐的图书,书前推荐牌上写明推荐理由及推荐人,学生只需把由学校特制的借阅卡插到推荐牌上,就可以拥有此书一周的时间。每周的“好图书推荐”活动,每个班级都会推选一名学生主讲。图书漂流活动的精髓在于把好书摆到学生眼前,让他们的“闲书”“活”起来,能够“漂”到更多的学生手中,以此增加读书机会,增强文化底蕴。随书一起“漂”来的还有与人分享、分工合作、诚实可信等优秀品质。从活动开始之初到现在,三楼平台永远是开放的,更无专人看护,再好的书也未曾丢失过。学生们会把最好的书带来,阅读中会按照阅读细则对书细心呵护并按时归还。渐渐地,学生形成了定时借书、找时间读书、按时还书的习惯,也从中学会了诚信。

  班级书橱是读书平台之一。推门进班,教室后墙立着的是学校统一配备的书橱,整齐分类摆放着各类书籍。有班主任和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书,还有如《不可不读的198个中外教育故事》、《开放的教育》、《爱弥儿》等学校赠送给每一位学生的必读书。

  学校专门开设阅读指导课,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批阅读书笔记活动。学校每月为每班安排一名阅读指导教师,来自不同学科的阅读指导教师带给学生们不同的魅力:物理老师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去解读;美术老师能够从艺术角度去剖析;教育学老师能够从理论角度去提炼……他们各自的文化底蕴和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的解读,带给学生的是开阔的视野和心灵的震撼,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而学生们之间的思想碰撞也最终释放出积极的正能量。阅读课上,有时会进行一段动情的朗读,如朗读曹文轩《青铜葵花》的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有时会是一阵激烈的讨论,如学生探讨《简爱》中那简约而不简单的爱情故事;有时又是静静的沉思,如沉思《骆驼祥子》主人公的命运。学期末,看看学生们写的一本本读书札记和美文摘抄,着实让人感动,一个个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你眼前,会让你感受到推动阅读工程这项工作的巨大价值和学生们自我教育的无穷潜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正是谨记欧阳修老先生的教诲,学校用心为师生搭建读书平台,如今全员阅读在青岛幼师深深地扎下了根,已经成为幼师人的一种行为方式。书籍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学会通过他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经验,通过他人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情感,帮助学生找到了一条终身受用的积淀素养、助推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在墙饰中增进感悟与表达

  环境的影响是无声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学校教育渗透到墙饰中,会达到“桃李不言”的效果,可谓幼师之独创。墙饰本是幼师生运用美工专业所学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它在校园中却成了一种隐性的、无声表达的现实情境。

  幼师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层楼梯间或是一句“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的谆谆教诲,或是一位教育家画像和他的简介;每个班级门口都有各自的班牌,里面是班级全家福照、班级格言和班主任寄语;每间教室内外的空白墙上都安装了大小不一的墨绿色软板。室内软板班级自行安排,是学生张扬个性、凝聚班级力量的舞台;室外软板包干到班,学校统一主题。如果你在阳春三月来学校,站在室外墙壁上的软板前,你可能会被关也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吸引,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标题;相同的颜色,不同的搭配;相同的形式,不同的装扮,在这相同与不同中,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嫩绿的小草,热闹的花丛,飞舞的蝴蝶,诗意的句子,都在传达着参与者对春天的无限喜爱。你也可能会站在雷锋画像前,随着文字慢慢回忆雷锋生前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学生们的景仰之情。如果运动会结束了,你会被展板上那一张张挂满笑容或泪水的脸,那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的激励语句所感染,与她们同喜同悲。如果“半岛都市报爱心义卖”、“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关爱行动”、“奥运会、亚运会志愿服务”等志愿者活动结束了,你定会在展板前读出她们浓浓的爱心和吃苦耐劳的勤勉意识。校合唱队、舞蹈队、琵琶队参与省市的各项文艺活动情况;校刊、校文学社的精彩文章;特色男生活动等纷纷在展板上传递出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这些墙饰,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主动积极地与环境交互,增进了学生对环境的感悟力以及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这种感悟的能力。这些墙饰,也很好地与美术、手工、语文等课程衔接起来,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衔接起来,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其实墙饰在说着教育的话语。一个团队制作墙饰,从制定方案,到设计图纸,到动手操作,再到解决问题,其过程就是学生们发挥积极主动性、团结协作、自我历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被尊重的道德主体,从而主动地注意并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渗透着学校的道德要求,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德育过程。就学生个人而言,需要细心,才能把室外室内每个细小的地方考虑周全;需要耐心,才能按部就班事无巨细地做好每项工作;需要责任心,才能和其他人、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完成班级和学校工作;需要爱心,才能任劳任怨地不计任何报酬地为班级为学校服务。而这“四心”恰恰是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如果一个人长期有某种态度和表现,就会逐渐形成一些稳固的性格特征,变为有个性特点的行为习惯、思想认识和品位。因此,这种来自生活、来自实践的墙饰,会让德育更能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三、在劳动中感受尊重与理解

  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生活,劳动也是一种文化。学校把劳动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让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进到校园,你不会找到一个清扫卫生的临时工,却能看到处处有学生劳动的身影。这就是幼师学生的一门课——值周劳动。开展值周活动以前,学校的厕所卫生和中午的剩菜剩饭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午饭里吃出点鸡蛋皮,菜稍微过点火候,就可能听到抱怨声,看到倒掉的饭菜。原先学校用主题班会、各班轮流值日、问卷调查、甚至更换食堂大厨等方式来教育学生,但都未收到理想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也为了学前教育保教结合的培养目标,学校下决心尝试值周劳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每次值周都要经过思想引领、过程体验、结果分享三个环节,即每个班值周前都要由专门的老师进班与同学们探讨劳动对幼师学生的意义;过程中又有专门负责的老师对学生如何清扫卫生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值周结束后进行劳动感受的交流与分享。

  值周开始时,学生也喊过累,不过很快就会被劳动的成就感包围,他们还创造了学校的新景观——厕所文化和食堂文化。厕所岗位是最脏的,可经过第一天的彻底清扫,第二天的保持,第三天学生就开始有创造性地装扮美化它。他们学以致用,融合了美术、语文、保健等学科因素,在洗手台放一个小香薰或一个栽在小花盆里的笑脸夹子,夹住一张别致的温馨提醒的小纸条;在墙壁上张贴的或是一张入情入景的淡雅美术画,或者是立体的小蝴蝶;灯的开关时刻处在学生剪的形形色色动物图案的保护中;卫生间的门也成了健康知识普及的平台,如春天要预防水痘,冬天如何治感冒等。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眼前总像一幅画,温馨感动会溢满心头。食堂岗位是最累的,要准备全校一千多名师生的午饭,可能一站就是一上午。在与食堂工作人员的接触中,他们深受触动,体验到了食堂工作人员的辛劳,他们与食堂工作人员同劳动共欢乐,俨然忘记劳动的疲惫。劳动让学生在自我的创造中体验着自我的价值;在铸就吃苦耐劳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心态,形成了好的习惯。譬如,看到别出心裁地被装扮的很漂亮的卫生间时,学生们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不由自主地就产生了保护意识;看到自己亲手清洁一新的环境有时被别人弄脏时,学生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体会到尊重劳动的价值是多么的重要;看到食堂工作人员的不易,他们会经常说,做饭的过程不易,别浪费了,否则对不起食堂的阿姨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作文征文选登     下一篇:尊重差异 因性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