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校“穿越时空”同步上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磊

  在四川省新津县教育局办公大楼的3层,有一块长4米、高2米的电子显示屏。这套电子设备有一个很酷的名字——新津县网络视频互动教学系统,通过它不仅可以看到每所学校上课的状况,还可以异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新津是成都郊区的一个农业县。近年来,该县逐年加大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4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校园监控系统、电子巡考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并整合3个系统建成了新津教育中心管理平台,应用范围延伸到教学、教研、协作、管理等各个层面,形成了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环境,实现了管理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力推动了全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万和小学是一所被田野包围的农村学校,也是新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缩影。全校生机比达到8∶1,师机比达到1∶1;不仅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就连学校的劳技室、少年先锋队活动室也装上了先进的电教设备。

  “新津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舍得投入,仅学校的现代化装备就不低于180万元。”万和小学校长何飞对学校这几年的发展感受颇深。2009年5月,新津县与成都武侯区组建了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万和小学与武侯区的龙江路小学结对。同年建成的远程互动网络平台教室,为两校的互动交流帮了大忙。

  通过这个平台,两校已开展了10多次同步上课、同步教研、教师培训等活动。明年,一间设施先进的现代远程网络录播室将建成。“到那时,我们就能零距离享受到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何飞高兴地说。

  新津中学高三(17)班是该校最早开办的“网校班”。“‘网校班’与成都七中本部班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学生坐在新津中学的课堂,就能亲耳聆听七中名师的教诲。”新津中学校长刘凤林说,“网校班”学生还能享受到成都七中和新津中学教师密切配合带来的“双师效应”。

  随着信息化、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完善,新津中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有了变化,教学质量逐年攀升。特别是网校搬进学校后,考上新津中学的尖子生再也没有流失一个。

新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大事记     下一篇:告别粉笔黑板用上电子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