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型工业化的冲天之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缪志聪

  “自主创新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是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性因素。这意味着压在教育、科技身上的担子将越来越重。”

  一束激光在计算机控制下移动,激光头两侧喷嘴喷出金属粉,一小会儿,一个结构复杂的金属件就像变魔术般地被“打印”出来。

  这神奇的一幕发生在我国3D打印技术研发最出色的单位之一、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甚至为国产大飞机C919制造中央翼缘条,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新技术,为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拉近了国人与“新型工业化”之梦的距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文明的新进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表示。

  所谓新型工业化,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自主创新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是其决定性因素。这意味着压在教育、科技身上的担子将越来越重。”金碚说。

  这一背景下,以下问题值得思考:教育在新型工业化中起到何种作用?教育如何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

  背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中国工业面临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深层矛盾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工业化奇迹,10年的科学发展书写了“中国故事”。然而,中国工业也面临着国际工业格局与我国工业发展瓶颈的夹击。

  工业化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兴起,人类社会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是,据不完全统计,以人均GDP3000美元作为标准衡量,全球只有40多个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即使是这些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面对20世纪中后期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的形势,又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目标,信息技术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现阶段,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可以预见的是,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长期不会改变。不过,他认为,中国工业面临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矛盾和问题。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能简单复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老路,也要纠正当前工业化发展的偏差与失衡。这一背景下,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方向。

  “中国需要走一条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变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苗圩说。

  相比过去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何处?

  工业化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新”的内涵包括:以与信息化融合为主要途径,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以清洁安全和集约增长为内在要求,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注重解决就业问题。

  金碚表示,决定工业化进程的要素有三个,即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条件、科学技术运用、观念文化特质。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与观念文化特质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具有决定性。

  而在有“工业智囊”之称的高校,科技应用与成果转化的力度前所未有,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与日俱增,投身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教授也越来越多,渐渐成为支撑起工业升级转型的中流砥柱。“教育智造”唱响了新型工业化的主旋律。

  基础:直面要素结构转变,教育“智解”资源窘境

  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应退出历史舞台,工业增长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0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达到24.3亿吨油当量(35.37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20.3%,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在世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粗放进出口模式代价越来越高。

  在一些工业化研究者看来,这只是中国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的一个缩影。作为后发的工业化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曾经以丰富的资源、低薪与低社会保障的劳动力、低价格的土地等,获得了巨大的工业发展成就。但在这场同强大竞争对手的全球较量中,随着各类要素价格在上升,环境保护的标准大幅提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消耗是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全球都面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需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每年照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相当于全世界每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万倍,其中可见光能量占整个太阳能的50%左右。怎样提高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利用率,成为各国科学家探索的热点。

  南京大学完成的“光催化材料及在能源和环境净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正是为寻找高效的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指南。这种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的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目标产品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目光,成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强大的竞争力。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直言,我国生产要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投入要素受老龄化影响正在逐渐减弱,科技进步的转化因链条长还较为缓慢。“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从资源配置的规模扩张来说,能否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的增大拉动增长向主要依靠要素效率提升拉动增长转变,十分关键;从微观意义上的竞争优势来说,能否实现从主要依靠要素成本低向主要依靠核心竞争力高的转变,十分关键”。

  这也意味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增长无法再继续依靠资本和劳动力两个要素的高投入来维持,工业增长与区域发展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也正是新型工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了解,我国现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资源枯竭城市69个。“矿竭城衰”,曾经是许多资源枯竭城市共同的轨迹。国内外经验表明,资源型城市越早转型越主动,越早转型成本越小。但资源型城市转型,仅有资本和项目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一现代生产要素的充分投入和积累。在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联姻地方,共同寻找出转变要素利用结构、高效利用资源环境的路径就成为当务之急。

  山东省济宁市就是这样一座资源型城市,该市位于鲁西南地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煤炭近9000万吨,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多年来,对煤炭开采的路径依赖是济宁多数县市区的基本生存状态,由此引发的结构性矛盾和生态环境破坏成为济宁长远发展的隐患。

  “在济宁市,相对匮乏的科技资源是制约经济转型的瓶颈。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力度,打造政产学研相互依托的科技工作新局面。”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介绍说,近年来济宁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60余所国内著名的大学、科研院所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如今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已成为全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关键支撑,成为孕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温床。

  近年来,高校直面资源窘境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受到地方与产业的青睐。高校挑战资源窘境,在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剧目。

  核心:走在科技前沿,教育“智撑”产业升级

  技术模仿的空间将越来越窄,自主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突破愈发成为决定性因素

  最近,3D打印正不断刺激着世人的眼球。在美国,3D打印被确定为15个制造创新领域计划的第一个样本,美国拨款10亿美元并建立专门基地来支持这项技术。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歼-15总设计师孙聪透露,钛合金和M100钢的3D打印技术已广泛用于新机设计试制过程。

  其实,早在媒体热炒之前,3D打印就走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及其带领的科研团队的视野。他们在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在中国航空航天装备应用中取得了重要突破。据了解,中国已成为迄今国际上唯一实现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关键构件在飞机上实际应用的国家。

  高校再一次走在产业升级的最前沿,充当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

  在国务院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曲维枝看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涵之一。“20世纪中后期,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中国的工业化注定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即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以及渗透、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先进工业技术,带动和支持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实现工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曲维枝说。

新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