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
■本报记者 张以瑾 柴葳
“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为广大学龄前儿童提供普惠、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但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应慎提‘学前教育义务化’。”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是否同意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时回答道。
庞丽娟说,“义务教育”意味着既要普及、免费,又要强制性。从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看,“普及”和“免费”都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和达到的目标,但要不要“强制性”却需要慎重。“学前阶段教育不需要像中小学那样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从幼儿的行为习惯、性格、情感态度的培养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是否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应该考虑可能性和适宜性的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庞丽娟建议做好两件事:一是优化并建构合理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二是改革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庞丽娟说,由于学前教育长期被边缘化,财政投入长期不足,造成底子太薄,历史欠账严重,短期的巨大投入难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有限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投入结构、机构投入结构和教育要素投入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投入差距显著,城乡生均财政投入差异巨大,农村、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不同性质的公民办幼儿园和不同等级的幼儿园间投入差异明显;注重基础设施硬件的投入,普遍忽视教师队伍建设……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效率低,而且制约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有效扩大和质量提升,区域、城乡间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依然严重。
如何缓解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提高财政投入的效率?庞丽娟认为,要着力优化并建构合理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包括6个主要方面:提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责任层级,建立分区域、分项目、分重点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分担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对农村、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实行制度化的专项经费投入;构建以优先发展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打破公、民办壁垒,有重点地加大对各类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制定分类别、分人群、分区域的幼儿园教师财政投入保障与分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财政投入的公平与效益。
在解决好投入问题的同时,庞丽娟认为,亟须改革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提升管理责任主体重心,以强化政府领导、组织、统筹和保障的能力。
(下转第三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